创新人才流动协作机制!中山医院这个创新中心,携手多国开展合作项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如何在医学创新路上实现“跨界”合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新加坡、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医学院校和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构建“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合作”的互联互通与人才流动协作机制,共创“中山跨‘界’之路”,为提升上海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领域的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提供有力支持。
在中山医院主办的“立足亚洲,放眼全球”亚洲医学周暨亚洲医学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卓越创新中心”及印度尼西亚卫生部心脑血管介入专科医师培训等重要项目正式启动。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日益成为主流。作为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索“产学研医政”五力联动的创新合作模式。
首批参与培训的印尼心内科医生也来到现场参会。据悉,今后中山医院将协助印尼卫生部培养心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医生。该项目的落地,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国家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也推动了中山医院在心脑血管等领域先进技术和适宜方案的国际传播与应用。未来,中山医院将继续携手各方,深度整合资源,推动医疗技术创新与临床研究成果的高效转化,助力亚洲医学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贡献。
此外,两个分论坛分别以“‘一带一路’肿瘤防治”和“‘一带一路’超声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卫生健康领域的发展需求。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医学创新转化“下午茶”两场高质量的闭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医院领导、临床专家及医院管理者共同分享智慧医院建设、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等领域的独到见解,互鉴先进经验,有效增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学者的交流与对话。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来自7家医院、高校、研究机构的演讲嘉宾分别阐述了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医学领域的创新实践,展现了其在跨学科应用场景中的广阔潜力,为探索AI在医疗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未来,亚洲医学周将推进更多务实合作,凝聚众行之志,奏响合作之声,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