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故事|卡着最后节点“挤”进36平米展厅,这个来自德国的新展商把很多第一次留给上海
2024-11-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上海,第一次在中国参加展会,也是第一次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德国迈巴赫奢侈品有限公司CEO沃夫冈·特伦11月2日从迪拜飞抵上海;顾不上调整时差,11月4日上午,正亲力亲为布置着位于6.2馆仅有36平米的MAYBACH展厅。只见,他以极其严谨的“德国做派”爬上爬下调试着展品的摆放。记者能看出,对于这个虽小却卡着最后节点”挤“进来的展厅,沃夫冈抱有极大期待。采访中,他用了好几个Amazing来为此次参展点赞。

  ※ 卡着最后节点,第一次“挤”入进博会 ※  

这位首次相见的新朋友从德国远道而来。作为著名的汽车品牌迈巴赫的周边奢侈品公司,今年是它第一次参展进博会。CEO沃夫冈·特伦亲临现场布展,也显示了极大诚意。

“今年8月22日,公司终于拍板参展第七届进博会,留给我们的布展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很荣幸赶上了今年的末班车,这次中国首秀对迈巴赫弥足珍贵。”如今第一时间来到展厅,虽未正式开幕,沃夫冈已经深切感受到进博会“大舞台”的魅力。他在展厅内忙前忙后,格外兴奋,希望把迈巴赫百年历史的限量版镶钻钢笔、限量版925纯银香槟酒杯、限量版黄金眼镜、真皮箱包、服装等展品引向中国,同时打开亚洲市场。

因为布展时间紧张,展品的通关时间需要时间窗口,团队这次参展也大费周折,费了不少心思。品牌在欧洲市场一些核心产品处于脱销状态,为了丰富展品系列,沃夫冈甚至拿出“个人私藏”,为展台“模特儿”换上新衣。

沃夫冈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展示了他带来的亮点展品。全球限量100支的镶钻钢笔,此次分别带来了白色镶钻和黑色镶钻两支。钢笔的笔帽前端为贝母材质,醒目位置镌刻着M标志。历经百年,镶嵌百钻,以呈现德国工艺的精湛绝伦,笔尖、笔身均为纯金材质。品牌传递着威廉·迈巴赫本人的工作基准“To create the very best from the very best”。沃夫冈也想把这种”优中选优“的品牌精神带到进博会,带给中国消费者。

  ※ 佩服“中国速度”,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 ※  

虽然深知中国对品牌来说,是巨大的市场机遇,但是作为首次参展商,很多方面“摸不到门道”,无从下手。沃夫冈最大的感受是,“中国速度”令人惊喜。在中国落地的展陈设计团队工作效率出奇迅速,布展方案更改了10稿,而每次修改反馈甚至能做到几乎“零时差”的节奏,快出德国效率3倍速。

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承运迈巴赫展品入关等方面的物流服务商,沃夫冈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进博新朋友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注。团队小伙伴说道:“即便一个是德国时间,一个是中国时间,任何疑问和反馈常常秒回。展品审批、通关指导、时间流程、节奏把控细致入微,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沃夫冈说,此次亮相进博会最大的目的,就是在尚未开发的中国市场寻找到合适的中国总代理,并为品牌在亚洲市场谋篇布局。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第一次来到上海,亲临进博会盛事,沃夫冈亲眼所见和迈巴赫相称的国际品牌已经在消费品馆内占据了C位,这一点更让他对明年进博会踌躇满志。

  ※ 首次参展无缝进驻,少不了这个“娘家人” ※  

第七届进博会开幕在即,这些进博新朋友能够顺利参展,幕后的故事不少。

在进博会布展现场四处奔波,记者抓到东方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会展物流部经理陆明明时,他正在现场“救火”。从第一届到第七届进博会,如今作为大会的物流服务商,陆明明和团队伙伴为这些首次参展商包办了“吃喝拉撒”的各种事项,今年团队对接的首次参展商就有近20个之多。

采访时已经中午,陆明明刚刚为来自非洲加纳的“新朋友”搞定了入场证件。对方因为不熟悉流程时间,4日下午大会即将闭馆安检,急出一头汗的陆明明盯在客户后头,包办进场、布展,事无巨细。

“对于第一次到中国的参展商,我们第一任务是传达进博会的相关政策,中国海关的相应货物运输要求,最重要的是把中国市场介绍给他们。”陆明明说道,像迈巴赫奢侈品有限公司这样的首次参展商,我们除了提供其从德国总部到上海进博会“门到门”的物流通关服务,进博会后也会提供展品转保税区等完税留购等配套服务。

难以想象,这个物流团队超强的战斗力。今年, 5个人对700家参展商,3个人负责近600个国内展商,2个人负责近100个国际展商。这个展商的“娘家人”,催发货,催通关、催布展……各种节奏加持就是为了确保这些参展商,特别是第一次入场的“新手小白”,能够规避不能按时亮相展台的所有风险。

其实,从9月开始,这个物流团队便开启了24小时全球跨时差的“进博时间”。陆明明的手机里,有大概276个展商对接群,这些参展商主要分布于5.1馆、6.1馆、6.2馆。对于来自国际的首次参展商,就要投入更大的耐心和时间,去介绍中国国情、进博政策,宣传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为他们的中国首秀提供各种保障。“除了物流服务,更多时候我也要求团队第一时间回复参展商的所有疑问,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果断加入进博会大家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