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 进博有我|“小叶子”整大活,大中小三校联学共同“聆听进博故事 感受上海发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朱芳婷 吴润其
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在第七届进博会如火如荼开展之时,一群在进博会现场服务的“小叶子”趁着休息时间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一堂“聆听进博故事 感受上海发展”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主题教育活动。
联学+直播 近距离看进博
本次联学的第一站是由服务于第七届进博会的华政“小叶子”做现场直播,联合上海市顾村中学、华东政法大学附属麦地小学共同开展。
直播前夕,“小叶子”闫志豪带领团队对观展路线反复打磨,偌大的展馆、有限的时间、不同学段的兴趣点,成为本次直播的考量。经过商议,华政“小叶子”以接力直播的形式,选取与大家日常生活相对紧密的美食、服饰、汽车等领域作为重点介绍,同时结合中国馆、创新孵化专区、机器人、华政“小叶子”的服务岗位等,做更广泛的科普,为同学们分享进博,讲解进博与人民、人民城市的关系。
“汽车的发展也是人民城市建设的反映,我们国家的汽车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先进,我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吻合人民城市的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也体现人民城市的科技发展趋势……”闫志豪在直播中解说。
“看到了好多新奇的东西,太开心了!”麦地小学三年级学生罗永萍惊叹。“因为时间的关系,一直抽不开身去进博,今天‘小叶子’生动的讲解,让我觉得比去现场还值!去现场我可能就是走马观花。”华东政法大学研一同学沈丹妮也不禁感慨。
联学+热议 碰撞思维的火花
此前,各校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观看了第七届进博会主题城市形象片《上海·未来之城》,对第七届进博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云端近距离感受进博后,大家对“进博与人民城市”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上海城市形象宣传片,今天看到哥哥姐姐们直播分享的高新技术,我想,人民城市应该是高科技的、智慧的。”麦地小学六年级学生罗永萍发表了她的观点。
在顾村中学八年级孙怡然的心里,人民城市和人间烟火气密不可分,“我对进博馆中的美食特别感兴趣。各色美味就是一座桥梁,连接了不同城市、感染着不同世界的人。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味道,我觉得人民城市一定是像美食一样让人喜爱、流连忘返的。”
高中生田牧玄生活在上海宝山区,她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连续7年服务于进博的事例出发,为大家刻画了她心中高质量发展的人民城市模样。
华政“小叶子”李俊美是一名二年级“小叶子”,她眼中的人民城市是充满机遇、滋养青年的城市。她说:“上海为青年提供大平台、打造大舞台,我才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服务他人又收获成长。”
“进博会的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创新,都有着人民的力量、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华政研究生施宏畅眼中的人民城市是聆听市民意见、反映市民心声、凝聚市民力量的人民城市。
11月4日,华东政法大学团委举办“共话我眼中的人民城市”主题宣讲,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讲述他们眼中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案例。这场关于人民城市的讨论之火也在金秋进博时刻燃烧,不同学段的学子们结合进博,对人民城市展开思维碰撞与深情告白,热议人民城市模样,共绘希望之卷。
联学+畅想 谱写美丽的画卷
第十届华东政法大学支教团的成员韩黎郁,曾服务于第四届、第六届进博会,现在是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在麦地小学教授一年级学生。联学结束后,她和小伙伴们趁热打铁,以知识竞答、填色描摹、绘画创作等形式,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把所看所听所学所想画出来、写下来。
蜡笔轻抹,色彩斑斓的笔触,勾勒心中的城市轮廓;画笔飞扬,描绘城市的多姿多彩;文字为舟,字里行间吐露心声……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田,人民城市的理念在童真世界里生根发芽。关于进博、关于人民城市,变得形象生动,不再是陌生遥远的概念,而是他们亲手绘制、谱写的美丽画卷。
“希望这次联学能够激励更多的孩子发愤图强、走出大山、真正地到外面看更大的世界。”华政第十届研支团团长刘必钧表示。“参与了三校联学活动,让我触动最深的还是麦地小学学生的分享。我生活在发达的上海很幸福,在直播间看到了偏远山区孩子们的上学环境,这更激励我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上海市顾村中学罗美卿同学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朱芳婷 吴润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