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大四“小叶子”:这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 林千惠/图
11月9日,第七届中国进口博览会进入倒计时。见到赵元菁时,她正在组织“小叶子”们在国家会展中心南广场拍照留念。此次进博会,她获得了很大提高,也有颇多收获。作为一名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四学生,她坦言,“这是我的第一次,可能也是我的最后一次进博志愿之旅。”
※ 担任“小叶子”为参展人员站好岗 ※
赵元菁来自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今年是她在学校的最后一年。往年,学校招募进博会志愿者,大多面向的是没有课程和实习压力的大三学生。但在得知进博会招收志愿者时,正忙着实习的赵元菁积极向老师争取报名,最终获得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赵元菁被分配在一楼上海特色小吃馆服务岗小组,主要负责人员疏散、秩序维护工作,有时也会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咨询引导服务。在商业区站岗和疏导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每位“小叶子”每次站岗时间也要一个半小时,从早到晚轮流上岗。
几天下来,赵元菁最大的感受就是,对于志愿服务工作,每个岗位都是其中的一环,没有哪个岗位是可有可无,或轻或重。
工作期间,赵元菁每天还会遇到志愿者、参展商、观众等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来和她交换徽章。这也是她一天当中一个高兴和惊喜的时刻。她第一天便遇到一位来换徽章的观众。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赵元菁和她交换了一枚自己学校——上海体育大学的徽章。她认为,相互交换徽章其实也是一种志愿服务,满足了参展人员的需求。
※ 受命小组长为组员搭好桥 ※
在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志愿服务的本职工作之外,赵元菁还要统筹负责同组9位“小叶子”的工作。作为学院唯一一位大四年级的学姐,她在组内还担任了小组长的职务,一方面要搭建起学生与负责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安排各点位的人员轮换以及发放餐券和班车的对接工作。
她每天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进行协调统筹、沟通交流。比如同学临时考试,她需要及时向老师汇报;岗位工作结束后,需要及时告知班车师傅的回校时间。从早上5点起床到下午回学校,她基本上都要盯着各个通知群的消息,以免自己错过什么重要通知,从而影响其他人的工作安排,她希望自己尽量顾及到每位同学的感受。
这个过程中,赵元菁也感受到组内同学的友爱互助和相互理解。在岗前培训当天,一位同学刚好生病被爸妈接回家,他们组内只剩下九个人。当组内同学因为一些状况无法及时上岗时,她也能顺利协调安排到其他同学接替请假同学的岗位。这离不开她的统筹协调能力。
虽然这是她第一次来进博会。但像这样的统筹工作,赵元菁具备丰富的处理经验。在学校时。她一直担任过学校团委社团管理部部长,负责管理74个社团的相关事宜。
※ 志愿服务提升自己的未来 ※
在赵元菁看来,此次的进博会志愿者经历,对即将步入工作的她来说,十分有帮助。“无论是小到接驳车、餐饮保障,还是志愿者招募、场馆搭建和国家参展代表接待,透过进博会这种这种大型博览会和国际性活动,我看到了其中完善细致的保障工作。”她说,这对于未来希望从事体育赛事相关工作的自己来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可能也会带给自己更多的启发。
而在实习领导得知她要来参加进博会志愿者时,也提供了理解和支持,给她保留线上实习的机会。赵元菁在志愿者工作结束之后,回去还会处理实习工作。虽然每天休息时间有限,但她觉得这段时间是充实的。
在即将告别进博会之际,赵元菁坦言,“人生的每一个篇章都很精彩。不要因为错过每一次争取的机会。只要去争取,去践行想做的事情,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这是我第一次担任进博会志愿者,可能也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机会。但在四年的大学时光,能担任进博会志愿者,我觉得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也没有留下遗憾。”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 林千惠/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