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天团”携两部巨作再度来沪,与东艺开启五年新合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继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签下战略合作协议不到两周,11月13日下午,东艺再度迎来新的国际艺术领域大动作,宣布与世界最重要的芭蕾舞团之一——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达成 “五年”合作协议,于当日在东艺共同签署《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战略合作备忘录》,决定即日起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媒体见面会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就艾夫曼芭蕾舞团第五次来东艺,赠送代表东方文化特色的京剧盔帽礼物,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也表达未来多元文化融合的期许。作为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项目,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在11月14日-17日期间,带来两部力作一连四晚的演出——数度演出均获热烈反响的《安娜·卡列尼娜》和首次于沪上呈现的复排版《俄罗斯的哈姆雷特》。
※ 双向奔赴开启“五年之约” ※
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是俄罗斯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芭蕾舞团之一,与俄罗斯芭蕾舞界名团的三大“顶流”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并驾齐驱,多年来致力于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如今已经成为公认的“俄罗斯芭蕾新名片”。
东艺和艾夫曼芭蕾舞团渊源已久。这是艾夫曼芭蕾舞团第五次登台东艺,早在2015年,艾夫曼芭蕾舞团就在东艺为沪上观众呈现了三场盛大的芭蕾巨作《安娜·卡列尼娜》,三场演出不仅提前售罄、一票难求,更收获观众与媒体的如潮好评。随后分别在2017年、2019年和2023年,艾夫曼芭蕾舞团带着《安娜·卡列尼娜》与《罗丹》《卡拉马佐夫兄弟》《叶甫盖尼·奥涅金》亮相东艺,今年又为上海观众带来全新复排版《俄罗斯的哈姆雷特》。
在未来五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战略合作将全方位展开,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将优先考虑引进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的演出剧目,并成为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来上海演出的首选剧院。在此期间,双方将致力于为上海观众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例如访谈、艺术交流、艺术工作坊等,合作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
据悉,在此次艾夫曼芭蕾舞团的上海行程中,除了连续四日的演出,东艺与舞团联合策划的活动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艾夫曼芭蕾舞团与上海观众互动,为来自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师生们,东艺少儿芭蕾舞团的孩子们进行了专业指导。此外,还特别邀请艾夫曼芭蕾舞团创始人鲍里斯·艾夫曼和舞蹈家谭元元做客“LuTalk·东方城市之光”,以一场跨越国际的对谈,共议心理芭蕾的构思与创造。
※ 以2部巨制4场演出续写渊源 ※
此次“天团”来沪,四天之内在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的舞台上为大家带来两台舞团保留剧目——数度演出均获热烈反响的《安娜·卡列尼娜》和首次于东艺呈现的《俄罗斯的哈姆雷特》。
此次亲临上海,艾夫曼也很兴奋,对上海这座城市表达了许多溢美之词。对于再度回归申城的《安娜·卡列尼娜》,艾夫曼说:“(这部)舞剧以托尔斯泰的名著为蓝本,在柴科夫斯基的不朽旋律中起舞。这部作品全面、精准地体现了我们舞团的美学特质,也是我们长期创新探索的一个结晶。”作为可以让人们对艾夫曼的“心理芭蕾”流派有了最直观的了解的代表性作品,剧中共选用17首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选段作为背景,例如用《第六交响曲“悲怆”》第三乐章展现安娜被上流社会唾弃孤立的场面,用《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烘托安娜在绝望无助时幻象频生的悲剧氛围等。托尔斯泰的原著充满戏剧张力,同源俄罗斯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使舞剧更为丰满,这样的挑选和融合使该剧成为一部融合了名著、名曲和名编的集大成之作。
相较于《安娜·卡列尼娜》,《俄罗斯的哈姆雷特》对于上海观众而言相对比较陌生。《俄罗斯的哈姆雷特》创作于1999年,早在2012年1月,《俄罗斯的哈姆雷特》曾以99初版登台过上海大剧院,而此次在东艺上演的版本,是艾夫曼根据他早期的创作,于2017年重新编排后首次亮相沪上的作品。
该剧创作于1999年,又名《凯瑟琳女皇之子》,是一部艾夫曼基于俄罗斯的历史人物对莎士比亚原剧作的戏仿,展现了俄国的宫闱争斗。艾夫曼为这部舞剧赋予了极其强烈的心理描述,完美极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大场景的写实舞美和光影效果,有着电影镜头般的视觉展示,令观众称奇叫绝。同时这部舞剧在艾夫曼舞团于2006初首次登陆中国时,便曾作为“北京第四届国际舞蹈季”的闭幕式邀请剧目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上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