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飘进华政湾,遇到看书人,上海图书公司首次携手高校举办旧书市集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在今天这个时代,人和书籍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11月12日至17日每天10时至20时,淘书乐·旧书市集走进苏州河华政湾,这也是淘书乐的旧书市集首次进入高校。在这里,不论是淘书多年的收藏人士,还是偶然到此的年轻人,他们似乎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本书”。
== 淘书乐旧书市集首次进高校 ==
2023年9月至今,作为上海书展文化品牌的组成部分,淘书乐旧书市集已在黄浦区、普陀区、浦东新区、闵行区留下八场书香印记。今年最后一场,旧书市集来到了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苏州河畔。
上海图书公司公共文化服务部经理宋琪解释,之所以将旧书市集放在华政长宁校区,一是淘书乐的计划是将旧书市集辐射全市各区,包括进商圈、楼宇、街道和高校;二是上海图书公司的古旧书刊文化资源与华政的历史建筑氛围与文化底蕴较为匹配。
去年8月上海书展后,淘书乐便开始尝试做流动的旧书市集。从形式到内容,每一季旧书市集活动都有所升级。此次旧书收购服务特别增设流动收书平台——书香车轮。“20世纪50年代,我们的前辈就是这样踩着这样的三轮车走街串巷收购旧书,我们希望复刻以往收旧书的传统氛围。市集开幕第一天,我们这个车就派上了用场。”宋琪说。另外,淘书乐特意根据华政历史建筑群设计推出定制版藏书票和套色纪念图章。
此次活动,长宁区委宣传部、普陀区委宣传部、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都提供了相应宣传支持。为配合市集活动,华东政法大学也配备有相关安保人员在现场指引路线、维护秩序。
11月13号工作日下午四五点,淘书乐旧书市集上,人头攒动。有人选书后将书摞在一边,有人停在摊位边翻书,还有人在打卡盖章买文创。他们为何会选择来逛旧书市集呢?
== 藏书者到旧书市集来淘书 ==
丁先生今天上午特意从苏州到中华路上的上海旧书店收购旧书,被工作人员告知,华东政法大学长安校区在举办旧书市集可以去逛逛,便驱车过来了。
四五年前,丁先生便从新书销售商转行做起了旧书收藏。“旧书实惠。”逛了一下午,他花费633元一共淘到了53本旧书。转行做旧书收藏后,丁先生在苏州开设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图书美学空间,用作藏书爱好者阅读交流和旧书流通。一有时间,他便会去全国各地的旧书市场淘书收书,每年在淘旧书上的花费便有几十万,当然令他开心的是,过程中自己也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书友。如今,他的图书空间稳定有几千本旧书,书友群里大概有一两千人。
“喜欢旧书的人主要以40岁以上的群体为主。”他总结道。回顾这几年收书淘书的心路历程时,他无奈表示,现在能找到旧书的场所越来越少了,旧书店也日渐变少。据他了解,现在全国收购出售旧书的国企公司只有一两家。“目前收购出售旧书的国字头只有上海图书有限公司和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宋琪介绍。
丁先生说,每次去各个地方淘书会耗费自己大把时间。“找书要花很长时间,一逛就是一下午时间。”但他补充说,淘旧书的乐趣并不是说旧书本身的价值有多大或者淘到多少有价值的书,而是人的交流和书的流通。他认为,这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也不在意过程中会浪费时间精力。
== 爱书者到旧书市集来看书 ==
对这种”浪费“时间精力的淘书方式,年轻人似乎也能欣然接受。除了来淘书的老年人,旧书市集也吸引来了一些爱书的年轻人。在淘书、翻书的过程中,年轻人在这里寻得了片刻安宁。
马女士在一旁翻着《微波炉使用问答及其菜谱》看着正入迷,手上还拿着几本刚选的旧书。不到半小时,她已选中五本二手书准备入手。这种线下市集形式对她来说,“蛮好的”,马女士说。作为一名摄影师,她平时闲暇时间较多,但也需要吸收各种知识来获得灵感,所以一有时间,她便会去福州路逛书店。“不过现在旧书店越来越少了”,她感慨道。
“平时也会在咸鱼买。”她说,但这对于她而言,并不是最好的买书方式。“在网上买书需要清楚要什么书才去购买,但逛市集不同。我闲逛时看到旧书市集,实际上没有明确的买书目的,也不知道自己对哪些书感兴趣,在翻阅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对这本书感兴趣,对那本书也感兴趣,这就是旧书市集给我带来的惊喜。”她希望越来越多的书籍从线上走向现场,这样才能拉近书籍与人的距离。
而与线下其他实体书店相比,马女士也更喜欢这种旧书市集形式。“现在越来越多的线下书店仅展示书,或规定消费者买书之后才能打开阅读。”她认为,书就是用来看的,她并不喜欢书店将书当作展品和商品的经营模式。但在旧书市集,她可以边逛边翻阅,不经意间找到自己喜欢的书。
宋琪介绍,“今年特地为市民游客配备了一块休息区域,他们可以在此品茶喝咖啡,也可以在这里看看书聊聊天。”马女士在收银台下单后,一个人走到休息区,伴随着市集上胶片音乐悠扬,她继续翻阅起了刚才那本还未看完的旧书。
== 读书者到旧书市集来遇书 ==
华师大中文系的研二学生冯同学趁下午没课,特意跨桥来旧书市集逛逛。他平时喜欢看文学理论和哲学类书籍,也喜欢逛旧书店,他说,”在旧书市场可能会遇到网上买不到的书。
“这次苏州河华政湾旧书市集,淘书乐携2万余种古籍文献、民国书刊、古旧书刊,2千余种政治法律、文学、传统文化、海派文化、社科历史、艺术、汉译经典、少儿等低至2-3折的特价图书,以及2百余种由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提供的港台版、原版特价图书。”宋琪介绍,市民游客只有自己去淘,才能淘到自己喜欢的书。
冯同学平时也会在孔夫子旧书网淘旧书,“但在线上买书比较有指向性,在这里有一种开盲盒的快感。”
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他平时免不了看书。尽管是专业需要,但他觉得,看书对现代年轻人同样十分重要。“阅读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遣词造句更准确,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逛了半个小时后,冯同学一共带了四本书回去。其中《企鹅哲学史》是他一直想买没有买的一本书。今天他以网购价格的一半便购入一本。还有《人之神圣性》《论战争法》两本书是他偶然翻到的,其内容正好与他最近研究的兴趣点重合。
宋琪说,旧书市集一直秉持“让旧书流通、让读者流动、让阅读循环”的理念,不仅希望广大市民读者享受淘书的乐趣,还希望助力打造书香满城的城市阅读空间。在华政园内悠久古建的映衬下,在浓浓书香的文韵里,市民可以收获与古旧书刊和历史建筑的人文记忆。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