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海|苏河边的神奇教室: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长风校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在苏州河边,有一幢奇妙的“教学楼”静静矗立。当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课桌上,孩子们开启了充满趣味的学习之旅。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可以亲手触摸和实践的奇妙现象。
这里是集 “花园、学园、乐园”于一体的“一站式”学生成长体验中心,是孩子们求知探索的乐园。不敢想象,在这里上课会多有意思。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位于半马苏河公园1号绿地(大渡河路251号)旁,那是一座科学教育中心——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长风校区。长风新校区处于普陀长风一号绿地苏州河工业文化遗产长廊上,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南侧。它以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为前身,是在上海火柴厂原址和长风一号公共绿地内保留建筑的基础上加固修建而成。
它的前身是1923年在长风老工业区现址创设的燧生火柴厂,在岁月变迁中经历了风风雨雨,于1966年改名为上海火柴厂。当年上海火柴厂生意兴旺,由此还带动了“火花收藏”这一独特的收藏爱好。后来,关闭的上海火柴厂摇身一变,成为了上海商标火花收藏馆。
自2020年7月起,按照普陀区区委、区政府、普陀区教育局提出的建设要求,这里开启了改扩建工程。经过一年半的时间,一座全新的校区诞生了。校区以科学教育为重心,一栋四层楼的综合楼和附属建筑构成,总面积达4062㎡。
这个校区在设计上与苏河工业历史紧密呼应和传承。主楼的形体如同火柴盒堆积,色彩恰似灰白砂皮纸,锯齿房保留了原火柴厂小厂房的工业建筑特色,这些元素承载着上海市民童年的纯真记忆,仿佛将历史融入到了现代建筑之中。
从“火花”这个充满意义的词出发,校区致力于点燃孩子们的思维火花、生命火花和生活火花。通过感知空间、启智长廊、理化生工程综合实验室等,为学生打造了学科深度与体验广度兼具的探究学习平台,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同时,利用多媒体交互技术打造沉浸式自然科学现象探究学习平台。而且每两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大科学课程,支持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项目学习、便捷实验和 “做中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独特的体验中茁壮成长。
新校区的校徽设计别具一格,以直尺、三角尺、量角器这些常用量具为切入点,经过黄金分割再创造,形成了一个多面体魔盒,彰显了 “科学赋能,格物致知” 的理念。这里呈现出一个科学之境,希望青少年能用科学之尺丈量幸福人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走进校区,一楼的科普体验馆令人眼前一亮。这里设计了寻水场景、滤水装置、水利工程科学探究平台和无土栽培养殖实验平台,通过水利、寻水、水培等课程,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促进自主学习。此外,通过项目共建引进社会资源,将锯齿楼打造成工程实验室和戴森创想实验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楼设有《水,“净”显风华》展和数字化综合实验室。在“净”显风华展中,通过水刀原理、去离子水不导电、水拓画互动展示等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科技之美。数字化实验室采用顶面供给系统,可将水、电、气体、排风、多媒体等技术通过顶面传送,能开展单一学科实验或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
据了解,它是普陀区完善青少年公共服务设施的关键之举,为青少年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环境;是促进校外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丰富了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它将推动普陀“十四五”“适合教育”新体系的建设。
据悉,校区每两年开展一次大科学课程,支持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项目学习和便捷实验,通过“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微信公众号,就能了解活动中心举办的各类项目活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