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国际巡演首次落地大洋洲,中国艺术歌曲“出海”力度加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继6、7月的欧洲巡演之后,廖昌永与哈特穆特·霍尔“古典诗词与书画——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的国际巡演11月首次落地大洋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完成了三站澳新巡演的演出——11月10日悉尼歌剧院、11月16日墨尔本演奏厅、11月19日奥克兰布鲁斯梅森中心,场场爆满、座无虚席。通过音乐大师的频频登台,作为中国艺术歌曲推广引领者的上海音乐学院,既让中国艺术歌曲的体系更完善,也利用名家效应给全球青年音乐人作出了示范效应,引领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这一文化事业。
在澳新中心城市文化地标,展示中华之美
廖昌永与哈特穆特·霍尔“古典诗词与书画——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2024年国际巡演,5月25日自上音歌剧院拔寨起营,随后6月在德国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7月在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先后亮相。此次澳新巡演,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成体系地亮相大洋洲。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歌唱家廖昌永与世界著名声乐合作钢琴艺术家哈特穆特·霍尔,都是享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家。两人合编的《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在2021年由全球最古老音乐出版社——德国大熊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首次以中、德、英三种语言的形式,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出版。两人此次联袂上演的,正是这16首中国艺术歌曲的精品之作。
音乐会的开场曲是对中国艺术歌曲极具意义的“第一首”——青主先生于1920年在德国柏林学习期间基于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的《大江东去》,这首作品从此也奠定了中国艺术歌曲基于诗词创作的标准。音乐会上,廖昌永演绎了不同时代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包括《玫瑰三愿》《红豆词》《春归何处》《枫桥夜泊》等经典作品,《阳关三叠》等古曲,以及当代著名作曲家创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双调·新水令》《幽兰操》等创新之作。
现场舞台还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与这16首歌曲高度契合的精美中国书法和传统水墨画。音乐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从婉约到豪放,不仅展现了中国诗词和音乐文化的含蓄之美,更通过书法与绘画作品的结合,赋予了歌曲全新的视觉表达,让观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名校,上海音乐学院有着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使命感。除了让书画作品在舞台上多媒体展现,巡演还将实物带到了巡演现场展出。像是在悉尼歌剧院,中国著名书画家汪家芳先生和丁筱芳先生特地为音乐会歌曲而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就在歌剧院音乐厅北厅同步展出。事实上,在国际巡演中,廖昌永不仅登上舞台,还常常走进校园、社区,走进使领馆,通过大师班、见面会、讲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与当地学子、观众、文化名流会面,让中国文化的传播更广泛、更高效。
艺术界和媒体盛赞艺术水准,观众得偿所愿
澳新巡演的三场音乐会,均在两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地标音乐厅举行,包括悉尼歌剧院这样的世界著名剧院。音乐会消息官宣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仅是华人华侨从各地赶往剧院,当地的艺术界知名人士和众多对中国音乐感兴趣的海外友人,也都共赴这场音乐盛宴。两千多座的悉尼歌剧院音乐厅,座无虚席,音乐会结束后,观众们一直不愿离去,多次掌声让廖昌永和哈特穆特·霍尔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谢幕。在悉尼和奥克兰,廖昌永返场演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墨尔本带领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场场都能将气氛推向最高潮。
音乐会受到了当地艺术界人士和媒体的高度赞誉。在悉尼,悉尼艺术节主席马克斯·霍尔茨纳表示:“因为我父亲很喜欢艺术歌曲,我从小就听艺术歌曲长大。这种艺术体裁表演难度非常大。这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极高水准的音乐会,两位大师艺术水平真是顶级、顶级、顶级!”澳大利亚全国性音乐艺术权威刊物《聚光灯》对10日的悉尼歌剧院音乐会给出了4.5颗星的高分乐评:“今晚的每一首歌曲都让人沉浸在不同的意境中,廖昌永的歌声是世界级的!”
在抵离机场时或音乐会散场后,廖昌永总是被无数歌迷围绕,包括不少外国歌迷,求签名、求合影,廖昌永总是尽量满足。在悉尼,有正在学习中国艺术歌曲的外国青年声乐学生,一遍遍喊着“您唱得非常非常好,我非常非常喜欢”;在墨尔本,国外观众有人告诉工作人员和媒体说“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男中音”,也有人说“中国艺术歌曲非常感人,廖昌永的声音非常优美”。当然,华人观众更是激动,有人动情表示:“这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艺术盛宴,大家期盼已久的廖昌永院长所诠释的中国经典音乐艺术的华丽乐章终于在南半球艺术地标唱响了。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文艺术交流盛事,也是中国优秀经典文化在全球推广传播的典范。”
共同缔造了这一文化盛景的世界著名声乐合作钢琴艺术家、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原院长哈特穆特·霍尔教授表示,自己自2018年来与廖昌永合作以来,也越来越感受到中国艺术歌曲在语言、艺术与历史文化中的深远魅力。
艺术歌曲国际推广呈立体化,名家效应彰显
包括此轮澳新巡演在内的廖昌永与哈特穆特·霍尔“古典诗词与书画——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2024年国际巡演,是上海音乐学院推动艺术歌曲国际传播的重要举措——通过著名歌唱家的示范效应,补齐艺术歌曲推广“拼图”,让它形成包括文献整理、理论研究、声乐教学、大师示范、新人扶持等环节在内的完整闭环、立体化网络。
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源地、实践地、推广地,从青主创作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到萧友梅、黄自、贺绿汀、丁善德等大师巨擘的创作,以周小燕为代表的代代大师不懈演绎,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在此方面的教学、创作、表演、研究与推广,上音当之无愧成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引领者。
近年来尤其是2017年成立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后,以廖昌永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团队,已让中国艺术歌曲理论成体系,如今,在传播方面上音正在确立“上音标准”。在国内,上音在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要综合类大学设立中国艺术歌曲教学与研究中心,将创作、演出、研究成果与经验反哺教学,形成“教创演研”一体化全链条;在国际上,通过与世界最古老音乐出版社——德国大熊出版社国际发行《中国诗词艺术歌曲16首》,在维也纳、日内瓦、汉堡、萨翁林纳等世界顶级音乐舞台上举办中外艺术歌曲音乐会,廖昌永发挥名家效应,带动了一大批年轻音乐人投身到中国艺术歌曲事业中来。今年,2024第四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已收到全球近千人报名,经初审专家组评审,最终60位选手入围11月23日-11月24日在深圳举办的复赛,并将于11月29日在上海完成决赛。
“笔墨当随时代,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有责任用我们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传承下来,文化就在这个接力的过程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廖昌永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