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奋进者|数十年坚守岗位,做好城市管家保障城市运行
2024-11-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坚守初心、恪尽职守。多年以来,从日常巡查、解决居民需求,到联合部门整治扰民难题,作为城市管家,赵巷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项继萍化解多项治理难题,助力城市运行。

精细化对待群众诉求,为居民排忧解难

做好城市管家,切实解决居民问题。为了给居民排忧解难,满足居民的各项诉求,项继萍始终坚持精细化对待群众诉求,认真对待热线工单。

一次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收到来电,有市民反映17号线赵巷地铁站2号口人行道和停车场之间的绿化带缺少照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接到投诉后,项继萍立即带队在夜间前往现场勘察,发现由于行道树的成长和绿化带的阻隔,原先路边设置的照明设施被遮挡,且设备也存在着老化、照明强度不够等问题。项继萍立刻牵头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并邀请镇有关领导共同召开协调会议,商讨并落实对该道路照明设施的加装事宜。

在项继萍的不懈努力下,原本黑漆漆的小小道上新增了60个点位的照明设施,消除了照明“盲区”的安全隐患。问题解决后,项继萍还协调了相关职能部门落实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持续为市民的出行安全提供保障。

牵头联动部门,解决城市管理顽疾

与各类城市管理顽疾打交道,是项继萍的日常工作。群租、居改非、噪音扰民、安全隐患……大大小小几百项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问题层出不穷,但单个部门单打独斗,通常无法完全解决。因此每每遇到需要多部门联合处置的事项时,项继萍总是主动承担起牵头责任,着力解决。

赵巷集镇某别墅小区居民曾投诉反映本小区内有业主经营“轰趴馆”,噪音扰民问题小区业主苦不堪言。得知情况后,项继萍第一时间与小区物业联系,了解情况。物业表示他们只能在居民投诉的时候上门劝阻,缺少管理抓手。

小区物业管不了,城运中心又没有执法权,项继萍经调查了解,该别墅内有许多提供给外来人员消遣的娱乐设施,存在各类安全隐患。于是,她转变思路,从存在经营行为角度出发,与公安、市场所、综合执法队等相关执法部门联系,对该别墅开设的“轰趴馆”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向该别墅管理者进行普法教育,给予警告并督促落实整改。一次上门整治并不能彻底消除扰民现象,后续项继萍又通过不间断突击检查,多次上门进行回访,加强监督,彻底解决了该别墅内轰趴扰民问题。

“一网统管”试点,走出独特治理之路

2020年年初,赵巷镇启动“一网统管”试点工作,作为青浦区运行“一网统管”首个试点,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如何用有限的力量化解城市治理难题?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困难和问题接踵而至,指挥体系如何建立、管理区域如何划分、工作力量如何配置、工作流程如何设置、办公场所如何选址……一系列问题不断涌现,项继萍一面同公安、市场、综合执法队等部门一起商讨解决办法,一面到其他区镇取经学习,逐步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建议。

首先推动平台的融合。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实现功能性的融合,并实行7×24小时全年无休的统一管理和指挥,打通赵巷镇城运系统和公安110接处警系统的链路,实现全部51类非警务类警情协同处置。其次推动力量的整合。以崧润路派出所警务责任区划分和居委会管辖为基础,再以公园东路南北为界,设定2个责任网格,对应责任网格建立2个联勤联动工作站,综合执法队按照联勤联动勤务模式常态入驻,公安和市场以约请形式动态入驻。形成部门联动、力量整合、共建共治的工作体系。再次推动机制的契合。以赵巷镇城运中心为管理主体,城运指挥平台为调度主体,“非警务类警情分流”“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等为主要基层治理内容,“7×24”小时对辖区发生的各类事件,按照事发地以及轻重程度、紧急程度,流转至各网格先期处置,或流转至主管部门进行直接处置。建立跟踪研判、疑难会商、督导考核机制,确保各类风险隐患“7×24小时”依责响应,各类案事件能够全量承接、精准处置、有效跟踪。

眼下,试点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赵巷实际的社会治理之路。2021年,该区域110警情同比下降3.3%,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11.6%。同年,“一网统管”运行在赵巷镇全域推进,也为全区“一网统管”工作推进提供了赵巷样板。自试行“一网统管”工作以来,赵巷镇110警情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量有效下降并保持平稳。业务协同平台累计上报案件725804件,结案率99.94%,综合考核位于全区前列。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