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总体建成美丽浦东,浦东这样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2024-11-2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2027年形成一批美丽浦东建设的实践示范样板,2035年,美丽浦东总体建成,展望本世纪中国中叶,美丽浦东全面建成。记者11月25日从浦东新区生态环境管理局获悉,新区在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中已形成不少“浦东智慧”。

  生态环境创新改革先行先试  

深化生态环境创新改革,驱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浦东新区始终先行先试。

为推进建设美丽上海,浦东率先出台全市首个区级行动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浦东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行动方案》。记者看到,这一行动方案提出了详细的行动目标。

比如在生态修复方面,就提出要筑牢城市自然生态屏障,重点指出要加快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面积不低于410.80平方公里,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在绿化覆盖率方面,提出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左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将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加大古树名木、乡土树种保护力度。持续开展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修复和规范化建设。到2035年,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除了行动方案,浦东还编制了《美丽浦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九美”共建框架体系,共安排30类、163项重点任务,将美丽蓝图切实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浦东多项试点推进的生态环境相关项目也已有具体落实。如正积极推进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目前已征集到60个项目,促成盐城普枫新能源项目完成首单融资。

同时在今年年初,浦东制定出台全市首个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规范性文件,率先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后。截至目前,2024年首批应投保单位175家已投保143家,投保率81%,保额约4亿元;另外应投保目录外自愿投保6家。投保进度符合预期。

此外,浦东新区还创新环境绩效评价制度。2024年率先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行业率先开展试点,目前已收到12家汽车制造企业和27家生物医药企业申报材料,评选出了绿色引领、潜力、发展的企业,并给予相关企业配套鼓励措施。下一步将逐步引导区内更多行业企业参与环境绩效评价实践。

  社会共治助力水环境治理  

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社会共治才能让生态保护效应长久持续。水网密布的浦东,在水资源保护上,就在集聚人民智慧,持续推进社会共治。

据浦东新区河长办有关人士介绍,浦东濒江临海,水网密布,全区河湖14832条段,河湖长度6785.18公里,水面积138.7208平方公里。自2017年成立河长制,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519位河长,还有12095位护河志愿者。围绕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新区水环境实现了质的提升。2024年浦东河湖优Ⅲ类断面672个,占比88.5%,高于年度考核目标值78.5%,高于2023年86%。

浦东河长办还坚持贯彻人民城市理念,联手政府、高校、企业等成立“浦东水环境社会治理共同体”,有效聚合各方优势做好水环境社会治理的文章。如打造了“浦东社区居民水课程”“3分钟学习1个水知识点”,普及识水、知水、护水、用水、享水等内容,成为了“上海水务海洋”公众号固定宣传项目,今年向全市市民推出了8期水课程,为居民参与碧水保卫战提供知识储备和行动指南,让人们充分享受体验者、学习者、志愿者、行动者、受益者“5个者”的转变。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区全区注册护河志愿者12095人,建成42个品牌,今年4月以来,累计组织86次共3175人次护河志愿活动,将水环境保护力量延伸至街镇村沟宅河的“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参与对象多样化。目前全区36个街镇共形成了42个水生态保护的品牌,包括“为了流淌的诗歌”水生态保护项目、上钢街道“童心守护半亩方塘”、大团镇“水动力”青年突击队、周家渡“红领巾河长”、金桥镇外籍河长护河队、花木街道少数民族护河队、沪东街道的青少年模拟河长制工作提案日等活动,百姓的参与度、关注度、满意度越来越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