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打造“上海样本”,这个街道如何创新可持续社区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如何以“宜居宜业、生态活力”的创新实践,不断回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普陀区万里街道用十年的时间交出了一份生动的答卷,推动街道成为全球可持续社区建设的“上海样本”。恰逢十岁生日,万里街道向社会各界发出了一份感谢信,并为街道的建设者、创美者、成长者代表颁奖,感谢他们与街道一同聚焦社区建设管理,不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源源不断的青年来到这里
持续建设普陀“最青春”的街道
十年前,经市政府批准,万里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首个从大镇析出的街道。作为普陀区最具青春活力的街道,街道对标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标准,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人才安居、就业、社群等各方面需求,不断挖潜辖区服务、空间等各类资源,推动辖区东部片区整体提升、更新。今年以来,街道通过启用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新增4处青年中心、开办5家青年夜校等多元举措,打造全时、全景、全方位服务的“万里鹏程”人才会客厅,高效回应青年人才高质量休息、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工作的开展需求。
在街道举办的成立十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上,还创新发布了万里鹏程营商数字人IP,以更数字化、年轻化的方式,讲好万里故事,书写万里美好未来。也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助力万里发展,努力实现“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同时,发布以及比邻幸福15分钟社区生活圈,充分回应人民群众对睦邻友好、品质生活的热情期盼。
2014年,万里街道第一任党工委书记刘义海与13位同事,作为万里街道筹备组成员来到了这片热土。“我在万里工作近两年,富平路518号的灯火通明,机关和居民区同事的忙碌身影,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十年来,历任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更新城市面貌,推动区域发展,做好民生服务,不断深耕‘万有引力’党建品牌,打造生态活力的宜居环境。”像刘义海一样,一代代万里人孜孜不倦地为万里城区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传递人文精神,与万里城区共同成长。在十周年之际,万里建设者、创美者、成长者代表获颁纪念牌,为万里重点企业单位、优秀社区工作者、合作伙伴单位代表分别颁发“鹏程万里”企业贡献奖、“万家灯火”社区服务奖和“万里友邻”合作伙伴奖。
贡献“新”力量
把“愿景图”转化为“实景画”
记者从街道了解到,万里有一条新圆湾·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以全线贯通4.5公里滨水活力带为契机,充分发挥大场浦虎城段滨河步道、万里虎城中心等地理优势,凝聚周边“两企三新”资源力量,绘制万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地图,聚力打造一条可感知、可互动的实践文化带。并组建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联盟,积极联动区域化党建单位、企业白领、新就业群体、青少年群体、第二梯队等,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百余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合力搭建文明实践舞台。街道还有一系列全龄友好的志愿服务队,坚持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引导党员干部、社区能人达人等群体,成立护河巡林志愿服务队、新圆湾志愿者服务队、文明养宠万里童行“握爪志愿队”等,聚焦文化传承、生态环保、社区治理等内容,常态化开展生态护绿、研学行走等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多元主体争做守护万里“生态活力”的实践者、传播者。
为促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又快又好发展,街道以推进“双向友好型社区、街区”为抓手,搭建“万有引力”区域化党建为平台,全力推进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贴心服务,依托全市首家万有引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户外驿站等开展“一瓶水补给站”爱“新”行动;打造万有引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之家,提供152张床,让新就业群体“安心工作、快乐居住”,关注新就业群体“一老一小两个牵挂”,提供老年日间照料和寒暑假托管班服务;解决工作生活的“三顿饭”问题,打造专属食堂,以“医食住行学”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持续打造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的生活“新”场景,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议事协商等方式,推动“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为实现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肖文高表示,十年来,万里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成为普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社区实践。希望万里街道为普陀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发扬“人靠谱,事办妥”精神,全力以赴把“愿景图”转化为“实景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