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上学一边耕种,金山这所学校的“大大农场”开耕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这是第一次亲手拿起农具在农田里干活,虽然很累,但是很快乐,看到这片地全部是自己种的菜苗,就很有成就感。”学生张嘉乐说。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必修课。11月26日下午,上海市山阳中学举办“大大农场”开耕仪式,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农事活动,更好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劳动之美,在劳动实践中播种梦想。
山阳中学位于金山区,靠近各个农作基地和工厂,劳动空间广阔,为劳动教育的多样性展开提供了便利条件。按照国家规定,学校已落实每周一课时的劳动教育要求,但课堂的教学缺乏实际操作,真正开辟一个农场,才能让劳动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大大农场”就位于山阳中学附近的一片空地上,一共有10多亩,按照班级进行划分。正式开耕后,学生们在老师与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始分组劳作。大家拿起铁锹,学习松土、栽种、培土、浇水,在自己班级的土地里种下了青菜、芹菜、油麦菜等。一时之间,“大大农场” 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学生邢曦月是第一次体会耕种,平时青菜只是家里饭桌上一道家常菜,这次她亲手种下了青菜苗,农耕活动让她感到有意思又有意义,“我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真正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
学生金姗美在参与耕种后,感受到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性,“活动让我感受到团队协作很重要,也很期待这些菜长成以后,和班里同学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
“大大农场”是山阳中学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积极探索和创新,通过将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热爱劳动,在劳动的实践中创造美,培育时代新人。
当天,山阳中学分别与校外技术指导单位中兴村、江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并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白芸进行分享,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对农耕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山阳中学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农场资源,开展丰富多元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根据传统节气开展四季农事劳作、组织写生创作等,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拓展思维能力。“‘大大’农场不仅是同学们学习农耕文化、体验劳动之美的实践基地,更是培养大家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平台。种植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它还涉及各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一育即五育,我们想在农场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梦想,收获成长。”上海市山阳中学副校长姬中臣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