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UP主学非遗,让展品“活起来”,让互动“热起来”,让美育“立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施培琦/图、视频
亲手制作掐丝珐琅饰品、近距离围观书画修复现场、用漆画绘出敦煌……11月30日,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三位B站手工区UP主现身中华艺术宫“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来到“跟着UP主学非遗”的活动现场。活动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这也是青年报·青春上海原创栏目“UP主对话博物馆”首次举办线下活动。
◆ 书画修复师是历史的传承者 ◆
近年,文物修复相当火爆,普通人关注,但很少有上手的机会,毕竟修复的是文物。所以今天UP主在下曼妥思将一张老画带到“跟着UP主学非遗”活动现场时,引起了在场观众的一阵沸腾。
在下曼妥思告诉记者,这是一张民国时期的小写意,虽然作者不详,但画意颇精。只可惜这样难得的作品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已经碎裂成了很多小片,而要将这些碎片复原成一张整画,十分考验修复师的功力。
书画修复起来十分繁琐,若将步骤细分,大概有几十步,但重点则是“洗揭补全”等几个环节。这次在下曼妥思主要给大家演示的是“揭命纸”的步骤。这一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张破碎的老画唯有从原先的装裱中“揭裱”下来,才能谈得上下面的修补。这需要修复师的胆大而细心。
为了让普通观众也有上手修复书画的机会,在下曼妥思还带来了专供体验的书画修复文创产品,观众可从“拼图”开始,体验书画修复的过程。
谈到文物修复在青年人中的大热,在下曼妥思对记者表示,这其实体现了当下青年人的一种心态,“他们需要解压。看着一张破损的古画恢复如初很治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看到很精妙的中国传统书画修复装裱的技艺。”
在对普通网友和市民进行书画修复普及的过程中,在下曼妥思认为,“难点在于解释专业词汇,例如‘画心’‘命纸’‘覆背’之类的专有名词,我会用打比方的方法,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类比,降低观众的理解门槛。”他对记者表示,“如果说画师是历史的创作者,那么我们修复师进行书画修复,就是历史的传承者。”
◆ 非遗传承应符合今人的审美 ◆
UP主雁鸿Aimee对非遗技艺有着独到的见解。她带来了“教你做掐丝珐琅饰品”的内容,让在场观众近距离感受中式美。
雁鸿Aimee的“全面性”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告诉记者,她确实有过严格的师承。最初接触的花丝,后来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成玉为师,精研这门技艺。再后来她邀请到了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胡维兵到自己的工作室来担任指导老师,不仅培养了自己的花丝研发团队,还成立了雁鸿国风研习技艺馆,就是想把成都银花丝这门非遗技艺传承和发扬光大。
至于雁鸿Aimee在B站上开设账号,传播非遗技艺,并成为拥有众多拥趸的UP主,这都与雁鸿Aimee之前对于非遗传承的态度是一脉相承的。雁鸿Aimee告诉记者,非遗技艺的传承还是有一定的门槛,而耐心是第一个要素。还有就是要有自己的审美,相同的材料不同的人做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需要边做边看怎样是最好的效果。
雁鸿Aimee说,非遗技艺不是生硬地普及,而是要使其与当下生活相结合,使之符合今人的审美。“我觉得可以结合现代年轻人喜爱的东西去设计,比如非遗去和一些游戏结合,或者是动漫结合,或者是一些有趣的事件结合,通过不同于传统的表现方式去渗透进年轻人的生活,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传播。”
◆ 向青年人传播传统文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
拥有149万粉丝的UP主我是超人cr一出手必是精品。因为这次是在“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现场举行活动,所以我是超人cr就教大家“用漆扇绘出敦煌”,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
这其实是两个技艺的结合,首先是在扇子上进行敦煌主题的作画,然后再结合非遗漆扇进行二次创作。对于这次体验活动的目的,我是超人cr其实看得非常清楚,他说,“通过各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在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敦煌文化的同时,将敦煌文化融入到我们现代生活场景中,同时又被注入创新性的血液,让敦煌文化以另一种形态呈现在年轻人面前,激发我们年轻人对中国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
当然,任何非遗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我是超人cr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敦煌艺术以其独特的色彩体系和丰富的文化符号而闻名。将这些元素与漆扇的传统工艺相结合,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思维,以确保最终作品既能体现敦煌艺术的精髓,又能展现漆扇的美学特点。
这已经不是我是超人cr第一次与青年报·青春上海合作推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在他看来,对青年人传播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们这代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我们更加喜欢传统文化,愿意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扬者;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依然焕发光彩,经过上次了解了我们中国的青铜文化,让我深刻感受到东方美学对我们年轻人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也让我有想把传统文化跟我自己的创新想法相融合,再通过互联网短视频等方式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
◆ 使青年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魅力 ◆
本次活动由青年报·青春上海与哔哩哔哩联合举办。在青年群体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激发了他们关注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的热情。
说到这次在中华艺术宫敦煌艺术大展中开展UP主与年轻人关于非遗的交流与互动,B站非遗专项负责人风眠对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表示,因为敦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敦煌艺术广受年轻人关注。这次结合敦煌展设置一些手工体验环节,如文物书画修复、制作敦煌色彩漆画扇,让年轻人跟着UP主学非遗,亲身参与非遗手工体验,可以增加他们对非遗的兴趣和了解。“这也是我们‘寻找100位非遗手艺人’活动主旨——让大家关注身边的非遗,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尝试非遗内容创作,在新旧融合中复刻与创新,促进更多非遗技艺生活化、提升传承空间。”
风眠同时透露,B站正在发起“寻找100位非遗手艺人”年度性活动,与六位非遗手艺UP主(南翔不爱吃饭、才疏学浅的才浅、江寻千、雁鸿Aimee、非遗传承人叶昊、不偷懒的姚建萍)共同发起非遗征集令,邀约非遗传承人、非遗创作者、非遗官方机构入驻B站。其中“跟着UP主一起学非遗”系列活动会带领大家走进各地博物馆、美院高校、电影节、艺术市集,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体验中,一起以非遗手艺解锁中国,用传统之美走向世界。
青年报·青春上海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是原创栏目“UP主对话博物馆”的又一全新尝试。活动现场氛围非常高涨,平时年轻人没有类似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我们希望以此作为桥梁,使年轻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挖掘优质的B站UP主资源,让展品‘活起来’,让互动‘热起来’,让网上思政课和美学教育‘立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