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邮情岁月,上海邮政博物馆今日正式复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12月1日,经过积极筹备和升级改造后,上海邮政博物馆正式复馆。记者从邮政部门了解到,今年是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建成100周年,百年来,她见证了上海邮政开展革命、改革、建设的光辉历程,也传承了邮政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的传承者。作为上海市“一江一河”地标之一,上海邮政总局大楼除了发挥上海邮政办公功能外,依托上海邮政博物馆,也让更多市民游客走进大楼,感受建筑之美,触摸红色历史。
上海邮政博物馆自2006年面向社会开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项利国利民利企的公益事业,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关注爱护。为了积极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党建基地、优秀文化旅游基地、邮政文化宣传传承基地、企业改革发展宣传基地、邮政与地方经济相互融合基地、创新业务融合发展基地,今年4月,上海邮政博物馆实施闭馆进行展陈更新。
如今,上海邮政博物馆重新复馆,宛如一座连接邮政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以翔实的史料和实物,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追溯了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记载了上海邮政早期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以及革命先辈为新中国诞生做出的贡献。博物馆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邮政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在普遍服务、网络建设、经营发展、科技创新、对外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连接美好 无处不在”的企业新形象;介绍了邮政坚持协同这一最重要的战略、最核心的优势,不断丰富邮务、寄递、金融与电商的多元产品和服务;呈现了先进劳模为邮政事业赓续奋斗的榜样力量;展出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邮票,于方寸间铭记党的光辉历程,传承党的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这几天,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正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作为集邮界的“亚运会”,亚邮展期间,多项活动和“上新”都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的目光。11月30日是亚邮展的“上海文化日”,当天,由著名集邮家丁劲松倾心编著的《中国红印花加盖邮票》新书正式首发。
该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石,辅以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红印花邮票的历史渊源、发行背景,以及各面值、品种红印花加盖邮票的演变历程、子模特征、珍贵票品与使用情况。不仅破解了邮学界长期以来的诸多谜团,更以大量实物照片和珍贵史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红印花邮票世界,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辉煌的历史之中,深刻领略红印花邮票的历史价值、艺术魅力与收藏意义。
“这本书的出版,是我多年研究的结晶。”丁劲松坦言,没有大家的支持与鼓励,这本书的出版不可能如此顺利。首发式上,三联书店总经理宋志军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赵晓光都对《中国红印花加盖邮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表示,希望通过此书的出版,激发更多人对集邮文化的兴趣,继而进一步推动集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中国的历史与文化通过集邮这一独特载体走向世界。
亚邮展期间,中国邮政还发行了2024-27J《中国2024亚洲国际集邮展览》纪念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1枚,以这种特殊的形式纪念本届亚邮展在上海举办。邮票名称分别为“鼎启新章”“沪韵流光”“邮梦未来”“邮博古今”,小型张名为“浦江朝晖”。每一枚邮票和小型张的画面元素,呼应了本次展览5个主题日的活动主题。
此外,《乙巳年》中国集邮生肖贺岁新品也正式发布,中国集邮推出的年岁常新、灵蛇鸿运、“金”彩纷呈、“金”喜连年、蛇运庆春、闹趣蛇年6大类共20余种贺岁新品精彩亮相,可满足集邮爱好者及贵金属收藏者、中国传统文化追随者、年轻潮玩爱好者等的不同购买需求。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