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打开方式”:中国“脑洞”更大,西方趋于保守
2024-12-04 文教

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常鑫/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博物馆一家家都很漂亮宏伟,但博物馆的“打开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文博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而这才是博物馆的根本使命所在。这一点在此次正在举行的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中得到了各大博物馆掌门人的一致认同。不过中国博物馆和西方著名博物馆的打开方式,还是有着明显不同。

总的来说,中国博物馆的打开方式“脑洞”更大。比如上海博物馆结合“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举办了“博物馆奇‘喵’夜”,允许观众带着自家猫咪一起入博物馆观展。这开了一个先河,世界其他博物馆从来没有这么做过。当然,这也显示了上博自身运营管理能力的一种自信。

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常鑫/摄

故宫博物院的打开方式也相当流行时尚。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在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表示,博物馆的文物有必要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联合,这样更容易让文物走近观众。比如2017年,故宫举办“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不少观众排队一睹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年底央视出品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一期就讲述了《千里江山图》的前世今生,让这件国宝刷屏社交媒体。2021年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舞剧《只此青绿》首演,近期将赴美国演出;今年《只此青绿》电影上映,在豆瓣拿下8.1分。

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众多国宝,而为了让国宝走进寻常百姓家,提升博物馆的亲和力,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了“文博链接美食”项目,通过主题文化体验餐厅“让殿堂融入日常”。当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侯宁彬在会上一披露这一项目,立刻引起了很多博物馆掌门人的认同。现在不少博物馆都在做这样的事,比如上博就曾推出过大盂鼎、大克鼎的雪糕,有的博物馆推出了联名咖啡。

事实上,推进观众友好型博物馆建设已经称为目前国内博物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侯宁彬还透露,分众化讲解、多样性导赏是陕历博探索实践观众友好型博物馆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有策展人讲解导赏,也会邀请社会不同领域人士协助诠释博物馆文化,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侯宁彬也会参与其中,“以文化节目提升博物馆亲和力”。

相比中国博物馆的“脑洞大开”,西方著名博物馆可能由于历史都比较悠久,在“开放方式”上虽也有创新,但趋于保守。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副馆长兼首席运营官、东岸委员会主席蒂姆·里夫说,他们博物馆的东馆建于伦敦东岸奥林匹克公园新文化区之中,是其中的核心,很多观众原先是来看和奥林匹克有关的内容的,但是发现这里有一家博物馆,便入内参观。这也就是所谓的“引流”。而有的观众是冲着博物馆来的,顺便也会关注奥林匹克文化。“博物馆地理位置的设定,为博物馆收藏、展陈手段和观众参观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和创意。”

全球多家博物馆都在创新展陈和活动方式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兼财资主管詹姆森·凯莱赫(Jamie Kelleher)介绍,去年大都会博物馆迎来了550万人次访客,是2019年来最高,但仍未达到疫情前的高峰,尤其海外游客恢复缓慢。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博物馆不仅开放线上资源供全球观众浏览,使用AI翻译让这些观众能以母语阅读。而在博物馆所在的纽约,博物馆听取社区的需求,举办街区派对,吸引儿童到博物馆参与绘画,举办包括中国春节在内的不同国家双语节庆活动,“我们成功地将访客平均年龄从42岁降到37岁。”据透露,明年上博将与大都会博物馆合作在美国展出“镕古铸新:宋元明清铜器特展”。

在为期两天的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专题演讲”环节,来自法国、日本、西班牙、英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韩国、葡萄牙等国家,中国香港、陕西、河南、山西、辽宁、南京、湖北、浙江等地区博物馆代表将围绕“汲古为新——文化遗产保护与阐释”“和合共生——联结全球化与本土化”“擘画未来——科技赋能与公众参与”三个专题分别进行探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