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专家为青年入乡支招,建议搭建数字平台,链接青年入乡资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我们创新推出了数字游民公社新模式,向全球的高校毕业生发出邀请,让年轻人实现度旅行式办公,在风景里逐梦。吸引了45个新项目落户,累计营收近百万元。”在12月5日举行的主题为“以长三角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的第五届民进长三角一体化论坛上,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州市委会主委李红为如何推动青年入乡分享了经验之谈,并提出了“搭建数字平台,链接青年入乡资源”等诸多金点子。
废弃矿坑、闲置养老院改造后
缘何成为青年热衷打卡的地方?
李红分享的演讲主题是“绿色共融,青创未来,在长三角好风景里布局新质生产力”。她介绍说,近年来湖州市率先探索,积极推动青年入乡发展,在全市建成27家重点青创空间,引入青创项目2608个,尤其是安吉去年新引进青年人才3万多人。
在李红看来,当前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推动青年入乡为年轻人提供广阔就业舞台,让青年人才在乡村登台亮相不失为好的解决方案。“可以说,这是推动强村振兴的‘源动力’。人才振兴是激发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推进青年入乡发展,可以为乡村输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助力人才和乡村的‘双向奔赴’,推动‘辛农人’向‘新农人’转变,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李红认为,青年入乡是拓宽两山转化的“新赛道”。即既要保护绿水青山,更要做大金山银山,推动青年入乡发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青年发展优势,在长三角好风景里布局好经济,搭建大舞台,创设新工位,加速推进乡村生态高颜值向经济高价值的跃升。
她杰介绍说,近年来,浙江湖州持续推进青年入乡发展的探索实践,全面打响青创品牌,探索青年入乡发展的新路子。其中就包括持续完善宜居宜业乡村环境,从发展乡村旅游到农文旅融合发展,再到农文旅融合加青年入乡创业就业,推动乡村建设和青年发展的有机融合,互相成就。
此外,湖州以生态禀赋为基础,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湖州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是青年向往之地,我们趁势而上,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吸引年轻人才强市场,不断激活乡村闲置资源,一批空心村落、废气厂房华丽转身,如湖州市红庙村联合大学生创业团队将当地一处废弃矿坑打造成网红咖啡馆——深蓝计划,单日出售的咖啡量达到8818杯;年门票收入超1500万元的大麓音乐社区,原本只是安吉县上墅乡的一座闲置养老院,青年村党支部书记带领青年团队在这里打造了音乐生态圈。
“以青年需求为导向,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引导青年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李红介绍说,湖州市积极打造青创之城,引导青年汇聚乡村,从星星之火加速成为燎原之势,仅安吉县就在绿水青山间布局40个露营基地,300余家咖啡店,每年吸引数十万青年慕名而来,尤其是青年社区成员,63%为90后。
她还介绍说,浙江省积极打造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省域样板,湖州市把招引青年人才作为一把手工程,协力打造青年创业空间,有青年来了湖州以后说,来了就有钱,来了就有房,来了就有伴。“我们出台了青年入乡发展520发展行动方案,整合提升了青创新城,人才新政4.0配套政策,给予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全方位,及时性支持,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充足的阳光雨露。”
让长三角乡村资源供给端
和青年人才需求端“双向奔赴”
“青年入乡发展是重头戏,在长三角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放眼整个长三角,李红为推进青年入乡发展给出了几点建议。
她建议,建立一套政策体系,支持青年入乡发展。因为从全国总体来看,青年在乡村就业创业软环境还不够完善,就业岗位缺乏,创业成本偏高,激励效果有限。建议民进中央深入湖州专题调研,形成相关提案,积极呼吁国家层面制订实施支持青年入乡发展的政策文件。
她还建议,搭建一个数字平台,链接青年入乡资源。数字平台是促进青年人才和乡村资源链接最便捷的渠道,建议搭建信息互通平台,推动长三角城市数据的整合共享和融合应用。让长三角乡村资源供给端和青年人才需求端双向奔赴,精准配置。“此外,还可以举办一场系列活动,厚植青年乡村氛围,聚焦两山转化,青年入乡发展主题,强化协商交流监督助推,为绿色共融青创未来营造更好的发展氛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