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实际问题,这门首创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项目》课“期末考”是一场实打实的比赛
2024-12-0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临近期末,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开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项目》课迎来了收官,同学们不需要进行传统的考试,却要参加一场实打实的比赛来检验所学。

检验本季同学们所学的正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科技成果转化大赛决赛。第二届MTT学员共参与19个成果转化实践项目,交大理工生医学院教授提供三分之一项目来源,另有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启迪控股等合作伙伴推荐项目、学生自有创业项目参赛,项目广泛分布于生物医学、医疗健康、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这些项目的加盟,不仅为大赛注入了勃勃的创新生机,还极大拓宽比赛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使其成为一个多元融合的精彩舞台。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项目》这一融入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的实践课程,也是商学院中的首创。作为“长实践”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门具有创新价值的课程,被寄望着通过实际操作为当前所面对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实际解决方案、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厚望。同时,这门课程帮助师生积累课本知识以外的技术转化实践经验,为高校科技成果的“最后一公里”转化提供有力支持。

课程开展中,中银科技金融学院通过与交大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度合作,帮助解决交大理、工、生、医学科教授的真实科研成果、学生自有创业项目产业化、商业化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每个项目小组均在工科导师、安泰导师、行业导师、技术转移专员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破题,最终在科技成果转化大赛上进行路演汇报,实行“融赛于课、以赛促转”的模式。

课程周期历时1年,并以赛代课,以路演方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大赛,由教授、投资人、科创型企业创始人等专家组成的评委团共同打分,决出优胜项目。可以说,大赛不仅是技术转移硕士(MTT)项目中核心实践课程“科技成果转化实践项目”的成果展示,也是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动案例。

决赛点评环节,评委们对科技成果转化大赛的项目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项目不仅延续了一贯的高水准,而且与科创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紧密相连,积极响应了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而创新创业的成功既需要对科技的深刻敬畏,也离不开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系统培养。

此次决赛现场还进行了中银科技金融学院行业导师聘任仪式,并颁发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院特殊贡献合作机构奖、“卓越指导教师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以及“卓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奖”和“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