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园”里有“大乾坤”,原来出自金山这位社区达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王萍
“这个素馨花是我最近在网上买的,开出白色的伞状花,装饰在儿童自行车车篮上很好看!”在金山区山阳镇金山豪庭小区17号楼前的一片近200平方米的小花园内,周末总有不少人,66岁的缪时旦开心介绍起刚种下的素馨花。
这处小花园正是缪时旦精心打造的,在这片名为“四季缤纷,小院时光”小花园内,百花齐放,生机盎然。居民也都知道,他不仅养花技术高,而且还会动手制作、活用各种小摆件,经过他的精心设计、搭配组合,缸甏碗盆、瓶壶砖瓦等废弃品在小花园里焕发新生命。
兴趣使然 在一次次“栽跟头”中积累经验
缪时旦一直很喜欢养花种草,小时候家里连个花盆都没有,就动脑筋用三片瓦片拼起来做成花盆,养花卉植物。以前,他家里阳台上摆满了花花草草,鲜艳的花枝挂满阳台,曾有居民跟他开玩笑说,搬几盆下来让大家一起观赏。退休后,他发现楼下一处绿化带因污水管网改造,绿化未得到及时修复,居民有意见。他就和居委会“一拍即合”,将这处受到破坏的绿化打造成了“四季缤纷,小院时光”微景观。
起初,缪时旦养花也没有经验,记得有次把刚买回来的君子兰栽在盆里,可几个月下来越长越不好,后来才知道是土质不行。于是又换上了专用土,君子兰没多久变得浓绿挺拔。为了让其尽快开花,缪时旦每天浇水、上肥,结果叶子又开始发黄。在翻阅书本、请教了有经验的师傅后,他对君子兰进行洗根、晒根、换土等处理,看到君子兰“被脱光”晒在太阳下,他顿悟了:这花儿就像人一样,有大病就要“手术”。经过一番“抢救”,君子兰“起死回生”。种养君子兰的经历,让他明白了一定要按照植物生长习性进行管理养护。之后,在养花路上,他也栽过不少跟头,在一次次挫折中积累经验,越养越好。
变废为宝 精致景观小品让人惊叹
走进小花园,一个个充满创意的园林微景观很有意思:酒瓶侧面打一洞,里面种上一棵“探出头来”的盆景,下面再黏贴富有诗意的小摆件,盆景瞬间变得“灵动”起来;废旧的平底锅上粘贴几块假石,石头上敲出几个洞,填入种植土,栽上小的罗汉松、苔藓等植物,将平底锅挂在栅栏上,一幅立体微景观实景画跃入眼帘;一个背着小背篓的小和尚憨态可掬,在背篓里种点垂吊植物,可爱至极……只要停下脚步凑近看看,就会感受到小作品背后的用心之处。
“这几个酒瓶是前几天小区保洁阿姨送来的,我看它们色彩靓丽,正好冬天了就放在这里。”缪时旦介绍,现在很多居民知道他喜欢养花,就把家里闲置的小摆件或废弃物拿过来送给他设计、搭配。在他一双巧手下,小物件变废为宝。“这个橡胶小人头可能已经有40多年,还是我儿子小时候长牙齿的时候买的,让它卧在小栅栏上,充满童趣。这个大风车是我自己做的,可以转动,很多人喜欢拍照打卡……”
制作这些景观小品的工具就放在不远处的储藏室里,五六平方米的空间里整齐摆放着各种工具、肥料、书籍等。缪时旦说,很多小景观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如今大部分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美化家园上,买来树苗、花苗、肥料等,每天在这里浇水、施肥、整枝、除草、培育新苗……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让大家一起欣赏,陶冶性情,能为大家带来身心愉悦,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自治共治 打造社区“百花园”
短短几年,在缪时旦等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自发参与到微景观的建设中,共同维护家门口的美景。金豪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因势利导,整合资源,组建了“四季缤纷,园艺工坊”自治核心团队,除了缪时旦外,成员还有楼组长、支部党员、居民代表、在职党员等,通过探索“自己商量、自己筹备、自己建设、自己管理”的微景观共建共享模式,进一步凝聚广大居民群众的共治合力。目前,小区已形成了3处初具规模的绿化微景观,并且都纳入社区自治项目。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将在原有基础上,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居民共同参与微景观自治项目,进一步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让一个个微景观成为社区‘百花园’,为居民创造更加舒适、绿色、温馨的居住环境。”金豪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剑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通讯员 王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