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开馆
2024-12-1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虽然我们已经说不出他们的名字了,但我们知道他们共同的名字叫英雄。他们的躯体不朽,已长成了满山的翠竹青松;他们的灵魂不朽,依然在我们的血液里奔流!”今天上午,在由闵行区华漕社区学校、诸翟学校带来的诗朗诵《不朽》中,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开馆仪式拉开帷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不断挖掘、保护和焕活闵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位于华漕镇北街17号,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较全面地回顾了在全国及上海郊县抗战整体形势中,华漕这片土地上不能忘却的红色记忆,致敬华漕人民武装力量英勇抗战、保家卫国的不朽功绩。陈列馆共有6个展示篇章,以“鱼米之乡,洞见华漕”“浴血淞沪,气壮山河”“发展武装,挺进敌后”“百业萧条,日军暴行”“坚守华漕,抗战奇兵”“英烈忠骨,永垂不朽”空间布局,展现华漕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展馆三楼为“城野无界·聚力华漕”理论教育大众化创新实践课堂,从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呈现华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为全面完整呈现抗战时期华漕地区的历史,自去年以来,华漕镇与上海市委党校、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等专业机构开展史料收集、研究考证、系统策展等工作,先后走访了上海市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闵行、青浦、嘉定等区档案馆以及闵行区烈士陵园,并着重搜集研究上海县志、华漕志等地方志,上海、江苏等地组织史,郊县抗战斗争史等文献资料,还邀请权威专家顾问,对华漕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据介绍,在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两个重要成果:一是战斗于华漕一带的苏浙别动队第一支队第三大队是全民族抗战初期,上海党组织直接领导的第一支人民武装队伍;二是抗战时期华漕地区对于青东抗日游击武装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这更加坚定了华漕一行一步守好红色底蕴、擦亮红色名片的信心与决心。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结合本次抗战史迹陈列馆开馆,华漕进一步升级成立“聚前湾红色文化宣讲团”,通过吸纳道德模范、社区达人、学校师生、白领职工、宣讲骨干等,不断壮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队伍,定期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让红色基因在华漕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在今天的仪式上,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海滨、闵行区文明实践精英宣讲团成员吴培丽、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讲解员朱筱、诸翟学校学生翟袁婷作为代表接受授旗。

今年已经68岁的吴培丽告诉记者,2018年,她以志愿者的身份成为了华漕抗日战争纪念馆(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前身)的讲解员,一讲就是5年,“此次升级后重新回到这里,发现不仅面积扩大了,内容也更加丰富了,这对传承红色基因有着深远意义,尤其是作为红色教育基地,能让青少年更清晰地了解华漕历史,深知和平安宁的环境是来之不易。”出生于1999年的朱筱,今年8月刚来华漕,她表示,可以成为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的首批讲解员之一感到非常荣幸,“用华漕声音讲好红色故事,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为红色文化阵地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让华漕的红色故事走近大家身边。”

上海抗战研究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表示,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是全市首个街镇级抗战纪念馆,集中反映了华漕地区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巨大牺牲。华漕抗战具有统一战线的生动范例、英勇抗战彪炳史册,是民间抗战记忆与传播的优秀案例,华漕要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平台,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宣讲团、演讲比赛等活动吸引青少年走进陈列馆,感受华漕红色基因。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据悉,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将通过专题研讨、专家授课、巡展特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的影响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