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曲新路径,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音乐会“上新”了
2024-12-14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作为长三角地区文化的精髓,只要丝竹之音一起,就可以立刻把人带入烟雨的江南。为了更好地保护江南丝竹,2021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非遗保护中心成立了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12月14日,该联盟在上海举行研讨会,探讨江南丝竹的新发展和新路径。一场“丝竹清韵 海上雅集”的江南丝竹音乐会同时举行。

江南丝竹流行于长三角江南地区,音乐典雅、细腻、流畅、委婉,是秀美的江南山水及善良、纯朴、细腻的江南人民性格的生动写照。江南丝竹的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蕴藉含蓄,又包含着追求谦和协调的文化内涵,在民族音乐史、戏曲、民俗等方面都有理论研究的价值。

在今天的研讨会上,上海市群艺馆馆长、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鹏宏介绍,作为江南丝竹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上海市群术馆(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近年来积极做好67位市、区两级传承人及82支基层和校园传承团队普查工作,编撰《丝竹咏江南》系列青少年曲谱集,共开展了两批次30家上海市江南丝竹项目保护传承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并通过牵头组建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形成以演促学、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在吴鹏宏看来,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的建立,切实有效加强了三省一市非遗保护工作的沟通与合作。而在浦东,江南丝竹有着悠久的历史。截至目前,浦东已有三林镇、洋泾街道、陆家嘴街道等10个街镇和单位进行立项保护,并在三林镇设立了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联盟办公室,形成了9个市区两级保护传承点位,区内多个团队扎根社区,始终活跃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各类非遗和群文活动舞台上。

作曲家、上海民族乐团原团长、终身艺术顾问顾冠仁表示,长期以来,一代代江南丝竹的传承人们创造了嵌档让路、你简我繁、我繁你简、在统一的旋律骨架下旋律走向的分离等支声复调手法,对提高江南丝竹的艺术性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然而,以前的江南丝竹演奏者的曲子都是一群人一边喝茶一边打磨出来的,但现在生活工作节奏快,江南丝竹已经失去了这种发展环境。未来,期待通过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等各种机制,能使更多人接触、学习江南丝竹,并且将一些经典作品以曲谱的方式记录下来,让“有谱可依”的江南丝竹得到更好的发展,还要创作出符合当地青年人审美的江南丝竹新作品。

同时举行的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举行的2024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音乐会上,上海市群艺馆清韵江南丝竹乐团、三林镇江南丝竹乐团、苏州吴平国乐团、杭州艺术学校“相和”江南丝竹乐团、阜阳师范大学颍淮之韵民族乐团、无锡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山水清音民乐团、江苏省太仓市五洋丝竹乐团等11支长三角优秀团队带来了《中花六板》《行街》等传统“八大曲”和多首具有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新作品,充分体现了江南丝竹保护传承的最新成果。

记者了解到,江苏太仓将成为明年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音乐会的举办地。太仓是被文旅部连续4次命名为“中国民间文艺(江南丝竹)之乡”的城市。太仓江南丝竹馆集参观、交流、展示和教学传承于一体,是苏州市“最美江南公共文化特色空间”。进入新时代的太仓,江南丝竹音乐仍然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江南丝竹乐新作品集》新书今天也一并发布。这本书是由五位作曲家顾冠仁、周成龙、王爱康、崔新、傅沛华近年来作曲并尚未发表的《品茗·观鱼》《白云赞》《烟水晴岚》《灯会》《明月染春水》等8首江南丝竹新曲曲谱,现场赠送给长三角江南丝竹乐团,丰富他们的曲库。今天的音乐会上也演奏了这8首曲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