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全网超6亿播放量!这位00后以数字艺术搭建自己的幻想王国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图、视频
2020年,00后黄锐首次在大学中接触到3D艺术。4年半过去,这个年轻的概念设计师已在B站拥有59万粉丝,所创作的动态壁纸和动画短片全网播放量也超6亿。诸多好莱坞工作者的青睐和赞赏、登上纽约苏富比数字艺术专场……为何他会如此受赞誉?一切的疑问,全在点开黄锐视频播放键那一刻得以解答。
在他的视频里,高耸入云的巨型航天器、巨大逼真的环形世界、科幻小说中瞥见过的“戴森球”……栩栩如生的3D建模搭建出震撼人心的科幻场景,令人坠入未来的迷梦幻想中。科幻是黄锐作品的核心命题,他说:“我希望通过我的艺术作品,人们能望向太空。”
“原来CG制作也是一种工作”
对黄锐来说,对“科幻”的喜爱如今已成了一种习惯。从很小时候起,他就是个科幻电影迷,《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这些电影他如数家珍,它们在他幼时给予他了幻想的养分。第一次接触到“概念设计师”这个概念,也是因家中买了《星球大战》的光盘,“光盘中有个副碟,详细讲述了CG的制作过程。我才明白,电影里的飞船、机器人不是真的。”他说,“当然,虽然当时觉得挺好玩,却也没去想过,其实这种制作也能是一种工作。”
但无疑,这悄然地在他心里埋下一颗启蒙的种子。2019年,黄锐进入厦门大学油画系。在这期间,他对科幻的喜爱与日俱增,也越发不再满足于以观众的身份去观赏,而是想去动手创作。但油画这一专业,实在难以将他的构思传达出来。于是,在科幻梦的驱使下,大二时,黄锐在一款叫blender的软件上自学起了3D建模。
“最初学基础,一般人会推荐你从学做一个甜甜圈开始,但我就是奔着创作科幻戏剧过去,我找的都是科幻城市、如何制作星球的动画。”在这件事上,黄锐目的明确。跨专业,零基础,什么也不会,但这种空白,却促使他像一块海绵一般,疯狂地吸收和学习知识,“我按照作者的教程一步一步来,他按什么键我也按什么键,最后和他做出一样的效果,成就感满满。”
“2022年时自我怀疑最严重”
数一数黄锐发布在B站的视频,至今只有十二支。但这种精简背后,是大量废稿的堆积。早些时候,黄锐做过许多3D作品,但他都没有选择保存。如今再回忆,他认为,自己早年间的作品“杂乱无章”。“我单纯只是做一些建构,再在上面套一些复杂的机械材质,或者密密麻麻的灯光。”他说道。但他觉得,这样的作品缺乏艺术感。意识到这点,黄锐潜心研究了许多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科幻动画,不断查阅好莱坞的设定集、特效纪录片,提升自己的审美。
成长期间,他不是没有过自我怀疑。他描述,2022年是“我自我怀疑最严重的时候”。正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他接到一个电影项目,他义无反顾地跳了进去。但电影项目由于种种原因没成,他由此陷入失业的窘境。见此没了办法,他干脆撇开多余的心意,专注做自己喜欢的科幻动画。一次,他将自己的视频做成竖屏形式,配上BGM,发在TIKTOK上,结果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每个视频都好几万赞,还有好几个几千万播放。最后给3D区带来了几十亿的热度。”
之后的热度发酵,便是顺理成章。全网的爆红、B站涨到近60万粉丝,美国科技公司CEO、好莱坞业内人士的赞赏,纷至沓来。2024年12月初,黄锐的动画短片正式登上了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数字艺术专场,其中一则星舰基地动画颇受追捧。“这是值得的。”聊起这,他坦言说,“我从几年前做这个到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有在思考,我做的是不是对的?能不能让大众接受?现在收获了好的成果,我很高兴。”
“我只会做这些,所以要做到极致”
“我就只会做这些,所以我要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说到自己的作品,黄锐淡然地说。每一次创作,黄锐总会花一段时间构思,想好后坐在电脑前创作,一坐下来就是七八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下一个作品亦如是,反复循环。
黄锐透露,这些年来,他有一套自己积累下来的材质模型。每次做完,他会把它们留起来,给下一个作品用。每过一段时间,他再回头细化和优化这些材质和模型,因此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材质库表现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那么这么多年下来,这些材质库有多少呢?他仔细计算了一番,给了答案:“总共应该有上百个G了。”
正是这种专注,逼得黄锐的作品质量总保持令人惊艳的水平。就拿黄锐B站一则播放量超250万的动画短片举例,3分25秒的时长,其中光一个短分镜就耗费了他好几日的功夫:“我的镜头灵感来源于一个人的短视频,他坐在草坪上,抬头望向星舰。镜头氛围我则参照了我喜欢的艺术家Syd Mead90年代的一幅科幻作品。”在对色调、光影、构图、镜头、运动都斟酌后,他再进行细致的飞船设计。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他还邀请了做过《阿凡达》电影的设计师来一起做设计。最终,耗时几个月时间,几易其稿,这支引得不少人惊叹的科幻动画短片得以正式出炉。
“以艺术展现美好未来”
尽管创作的多为未来科幻这一和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题材,但黄锐的目光通常不停留在现下的都市,他更醉心于自然的地貌、植被等等,灵感也多来源于此。他坚信,最好的设计师就是大自然。“我们的很多现代建筑设计就是向大自然学习,汽车的设计则来源于人体和哺乳动物的曲线。”他说。他热衷于将大自然的元素用于自己的短片中。一次,他做了一支和赛尔号相关的短片。其中一个镜头,灵感便来源于澳大利亚的骷髅岩。骷髅岩石块巨大,有深洞口,使他联想到飞船的推进器。
外国艺术家Syd mead是他的榜样。这位艺术家制作过许多表现对未来美好想象的科幻作品,黄锐十分喜欢这些科幻作品的颜色和构图,感觉带去了许多灵感,同时也引得他去研究。“我经常考虑,怎么在3D建模中去重现他的作品,运用哪些技法,引申到我自己的作品中。”他说。
目前,黄锐创作作品多为动画短片和动态壁纸,但他不想止于此。黄锐透露,眼下他接到了亚马逊《战神金刚》电影片方的邀约,为电影做了概念设计。除此以外,他还希望根据自己的动画短片探索世界观,讲述一些属于自己的故事,完成成熟度更高的作品。“下一步,我会去细化我自己的故事。像是我创作过一些星球的画面,那么在星球上有怎样的生物?怎样的文明和未来?”他说道。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的愿景:“世界纷争不断,但希望以我的作品,表现人类得以团结合作的未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