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平方公里,147家咖啡店,这个咖啡行业党支部赋能最IN咖啡街区
2024-12-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施剑平/图、视频

咖啡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梧桐树下的衡复风貌区更是上海咖啡馆密度最高的街区之一。散落在街区的知名连锁品牌与网红创新潮牌咖啡店,构成了街道独特的“烟火气”,也让衡复风貌区形成特有的社区咖啡文化。

仅天平街道2.68平方公里的行政面积里,就开设了多达147家咖啡店。可以说,咖啡店比便利店的数量还多。

就在今年,徐汇首家咖啡行业党支部——天平咖啡行业党支部悄然成立,这大半年来为咖啡主题街区源源不断赋能。

访谈咖啡店、携子体验当小小咖啡师……

党员参与不一样的党支部活动

天平咖啡行业党支部书记李彬彬

根据天平街道咖啡店连锁情况的调查,街道辖区内有147家咖啡店,其中近7成为精品独立咖啡馆。从路段来看,永康路、永嘉路、襄阳南路、建国西路、衡山路咖啡店数量均超过10家,咖啡行业从业人员共计600余名。

早在2021年,天平街道就成立了全国首家咖啡行业联合工会,之后又陆续成立了妇联、团支部。今年4月28日随着党支部的成立,党建引领群建的格局正式形成。

三名正式党员便可成立党支部。但党员在哪里?成立之初,天平咖啡行业党支部书记李彬彬踏破了铁鞋。排摸到了三名党员和一名入党申请人。待党支部成立后,随着排摸的深入,这一人数又翻了一倍。

李彬彬的党员群里有6个人,其中一人就是剑桥教育学部博士江泓。江泓的第一份工作在华师大当博士后,第二份工作则是初心会客厅laners老虎灶喫咖啡的研究员,主要做口述史的研究。

她在转党员关系的时候恰逢天平街道咖啡行业党支部刚成立不久,原本要将人事关系转到街道的她与李彬彬接上了头。

有别于之前参加过的静态的党支部活动,她参加的咖啡行业党支部的许多活动都是用脚丈量的。

原来,当了解到江泓的专业特长,又在做口述史的研究后,李彬彬邀约她一起走访街区里的咖啡店,协助和主理人、咖啡师们交流,提出专业问题,了解大家对社区营造的看法。

前前后后踩点了五六家咖啡店的10多位从业者,江泓对这个街区的咖啡行业生态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个重阳节,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她策划了一堂以咖啡为主题的咖啡科普讲座,希望通过口述历史来赋能咖啡社区。前期,她搜集了上海咖啡的很多史料,讲座上,她则侃侃而谈上海历史上出现的诸多有趣的咖啡店和单品,无形中给报名参加讲座的主理人和咖啡师经营和研发上的灵感。

有次在党校参观学习时,她有所感悟,“原来,不管哪个行业,都存在跨学科的应用。就如我接触到的咖啡店主理人,他们的主业或者原来的从事的行业和咖啡行业毫不沾边。过去的行业经验其实也可以应用到咖啡馆的运营上。”

在深度参与党支部活动的过程中,这位剑桥博士对党支部的成立的评价很高,“它其实起到的是链接的作用。就拿皮爷这样的跨国连锁咖啡店为例,原本它们不知道如何和社区建立链接。有了党支部,它就有机会和社区联动,参与社区营造。”

HUGO HUSKY HOUSE主理人舒丽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半全职妈妈,平时她的生活重心在4岁的女儿身上。起初,她有些担心自己不能参加党支部活动。但当李彬彬发来小小咖啡师、红色主题油画等亲子活动后,她欣然带女儿前往。“我平时照顾孩子分身乏术,这些亲子活动设计贴心地考虑到了有孩子的党员,女儿玩的很尽兴,无形中也了解了上海的咖啡历史,接受了党史教育。”

这几个月来,在党支部的牵头下,咖啡行业群团组织也针对咖啡从业者的需求,开设了肩颈理疗、天平小小咖啡师体验活动、咖啡渣的循环利用、香薰蜡烛DIY等特色活动,收获了不少粉丝。

借助党支部平台

让街区咖啡店抱团取暖

晚上近8点,已过了用餐高峰期,位于永嘉路上的Ridecafebistro店内,厨师长程晓红和店员在做着收尾工作。

程晓红是咖啡行业党支部排摸到的第一名入党申请人。受到16岁就入党的80多岁高龄的奶奶影响,她心心念念想要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于是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除了党员群,李彬彬还设了一个咖啡从业者群,里面有来自街区的147家商户的从业者。如何为街区咖啡商户赋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她和同事们一直在思考的事。

这个高温天,当党支部的李彬彬和志愿者来到店里,送上盐汽水时。这位背井离乡来沪打拼的安徽妹子有些动容。很快,她在店内发起了向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免费发放绿豆汤、降暑用品的活动,让爱心得以传递。

经营是每个咖啡馆管理者的必修课,眼看着生意有些下滑,有段时间程晓红异常焦虑,在党支部举办的党课上,她邂逅了许多同行,大家就咖啡店的转型与运营做了诸多探讨。

“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知道大家的困惑是共通的。”在深入探究后,程晓红发现,原来同行们不仅是竞争对手,还可能成为潜在的合作者。“每个咖啡店都有自己的特色,购买的咖啡豆品种、产地、烘焙研磨时间大相径庭。比如有的客人喜欢喝马来西亚的豆子,有的喜欢下午茶+咖啡,店家间可以互为引流。”

在与同行们交流的过程中,一直让她倍受困惑的人员管理难题迎刃而解,“原来,对于面积稍大一点的店面,更适合专人专岗,而非一人多岗。”

有获得也有输出。程晓红不仅是一名入党申请人,更是积极报名义务成为社区咖啡科普课的授课老师。工作之余,她和其他咖啡从业者热衷于传授咖啡小白们如何识别咖啡豆如何品鉴好咖啡。“眼界一放宽,格局就变大大了。整个街区的烟火气起来了,我们一家店的生意才会兴隆。只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懂咖啡,入门从而懂行,我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流。”

laners老虎灶喫咖啡

“咖啡行业党支部的成立,让我们更有归属感了。”对于程晓红的观点,laners老虎灶喫咖啡的85后主理人、同济大学博士后王溪深表认同。她认为,虽说整个片区咖啡馆云集,却缺乏同行间相识的契机,大家定期分享经验非常有必要。“衡复风貌区里开设的很多咖啡店都是社区店,属于独立咖啡馆。每家店都非常个性化,即便在一条街上,受众人群却未必雷同。生意兴衰和主理人理念、空间营造的文化气氛密切相关。在交流时没准能打开思路,寻找新的合作机会。”

时隔数月,李彬彬自己也没料到,在党支部成立之初建立的“天平街道咖啡行业党支部群”,还能为咖啡师再就业牵线搭桥。

原来,她建群时,她一个个实地走访街区内的咖啡店,当来到武康大楼附近一家咖啡店时,不明就里的青年咖啡师对她不是太热情。前不久,她无意中听说这家咖啡店改变业态,当时拜访时结识的咖啡师失业了。她立即在150多人的群里吼了一声,“有没有要招咖啡师的?”没想到立即有数家店的主理人抛来橄榄枝。目前,这位咖啡师受邀在面试过程中。

鼓励社区咖啡店赋能社区

和居民产生深度链接

likelikeslike悟同咖啡

下午时分,来到位于天平路广元路路口的likelikeslike悟同咖啡,只见店门口安装了一台醒目的AED装置。这是咖啡店的联合创始人张亮和小伙伴们自掏腰包为社区配置的。

今年9月份,党支部发起了门责自律活动,张亮是第一个响应的咖啡店主理人。一个月后,他向李彬彬请教,是否可以安装AED,为社区做些事。

张亮的身份有些特殊,他的公司就位于咖啡店不远处的商务楼,他又是天平小区的居民,还是社区咖啡店的负责人。

主攻医疗信息化领域创业的他深知AED的作用,但发现大家往往找不到AED,一旦突发心脏骤停的情况,往往会错过抢救的黄金4分钟。

“我在调研时发现,咖啡店附近的AED几乎无一例外都在公共场所的室内,且绝大多数在18:00后就无法获取到。当下班回家后,我们身边几乎无AED可用,这是我们部署一台AED的原因。希望将它放置在室外24小时都可以获取到的地方,即便我们打烊后,仍然可以被取用。” 这样的想法很好,为了避免“将好事做成坏事”,他特意请教了李彬彬,这一做法是否合规,也请教了城管是否需要放在马路上。最后经过斟酌,决定将AED安装在店门口。

likelikeslike悟同咖啡品牌联合创始人张亮

他将这件事晒到了小红书上,无意中被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徐益看到了,愿意提供一场免费的培训。12月22日周日上午,在悟同咖啡馆内,由天平街道咖啡行业党支部指导的“心跳骤停的瞬间,你愿意成为改变结局的人吗?”将举行。

在张亮看来,天平街道咖啡店的覆盖密集程度已经高于便利店。既然定位于做一家社区咖啡馆,就要和社区做深度链接。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咖啡馆的露天和室内空间如今成为免费的共享空间,成为冥想、阅读、读书、英语沙龙等各种活动的举办地。

和张亮秉持的“做好一杯咖啡,成为一方友邻”的理念不谋而合,laners老虎灶喫咖啡的85后主理人王溪自从2021年接手这个场地后,就一直致力于社区友好。在与党支部接上头后,她策划组织了诸如咖啡渣循环使用、咖啡品鉴等活动,增进了居民和咖啡店的互动。

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徐汇区启动慎成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还借此契机打造了一个十平米左右的“初心会客厅”。王溪告诉记者,慎成里周边一公里的徒步范围内,可以覆盖到近10处红色文化点位,密度约占徐汇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四分之一。其中,慎成里66号民居石库门建筑是抗战时期中共江苏省委旧址所在地。

王溪还有一重身份是天平咖啡行业妇联主席,她在咖啡店内开设了咖啡共学计划,吸引了全职妈妈、自由职业者等纷纷前来免费学习咖啡烘焙,掌握一门技能。

初心会客厅laners老虎灶喫咖啡咖啡师宾雪

店内的兼职咖啡师宾雪就是因为这项计划入职的。去年,辞去了银行大客户经理一职的她和朋友到这里喝咖啡,无意中看到了共学计划,就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参加了培训,没想到留了下来。

  ◇  未来:让更多咖啡从业者参与社区治理  ◇  

上海因中西文化交融的特殊原因,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和西式生活的速度极快。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咖啡豆就已进口上海。截至2023年,上海已有超过9500家咖啡店,成为公认的“咖啡之都”。

而衡复风貌区的咖啡店的开张数量也与日俱增。让李彬彬惊讶的是,今年3月份在党支部成立前期的调研时,街区各种业态的咖啡店数量为135家。仅仅9月内就增长了12家。“我们希望为这个行业打造好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从业者加入到社区治理来,最终促进街区咖啡行业发展。”

李彬彬对党支部未来的发展有着高预期。“未来,我们将深入地挖掘更多党员典型,充实党组织的力量。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有正式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应当设立党支部委员会。届时,我们就可以发挥委员的力量,走访关心更多咖啡店,为民办实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