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炒股其实是人工荐股、P2P转向旅居养老……静安检察院发布新型金融案
2024-12-23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静安区检察院共受理金融犯罪案件531件826人,案件主要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经营罪、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保险诈骗罪、洗钱罪。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12月23日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携手静安区检察院举行的“金融检察综合履职 服务保障国际静安建设”“聚焦建设‘五个中心’检察在行动”系列发布会上获悉,金融犯罪呈现出新手法、新趋势、新特点,案件涉及领域延展。

  炒股小心遇到假的“股票分析师”  

眼下,90后、00后“跑步进股市”越来越多,需要提醒的是,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案件增多。犯罪嫌疑人借互联网平台,或伪装成“股票分析师”“投资顾问”等专业身份引诱客户投资,或勾结荐股中介操纵股价诱导客户买入,或推销非法荐股软件等。

2011年7月,被告人钟某某伙同他人注册成立S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钟某某。2017年7月至案发,S公司在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通过运营“某某量化”APP线上平台,向客户推销“区间套利”“DIY炒股机器人”等产品功能,向客户非法提供个股买卖时机、推荐具体股票等证券咨询服务,并从中牟利。    

2019年7月至案发,S公司为非法接入券商交易系统,从黑客韩某某(另案处理)处购买外挂程序,通过突破权利人软件中的技术保护措施,调用其软件中具有交易功能的某程序,实现股票自动化交易,并以此向客户收取接口服务费。

经审计,2017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S公司非法经营数额共计3000余万元,S公司向客户收取接口服务费共计300余万元。

2024年7月,静安区检察院依法以涉嫌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对被告人钟某提起公诉。10月,法院依法判处钟某某犯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七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五百万元。

本案系静安区检察院办理的首例利用量化交易软件侵入证券交易系统非法荐股案件。S公司炒股软件本质上仍是人工推荐股票,在无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构成非法经营罪。同时,S公司还向黑客购买外挂程序软件,进而突破权利人相关的技术保护措施,非法接入数十家券商交易系统,该行为属于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设的侵犯著作权情形,以侵犯著作权罪定罪处罚。

检察官提醒,证券交易产品及服务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传统意义上的“直播间荐股”“大Ⅴ荐股”的方式逐渐式微,所谓的“高科技炒股”“AI炒股”开始流入市场。金融消费者在选择炒股服务时,不要被所谓“机器人自动炒股”的噱头所蒙蔽,应当仔细核查服务提供者的相关资质,防止自己的资金陷入极大的风险之中。

  非法集资类案从P2P转向旅居养老等  

静安区检察院介绍说,非法集资类案件数量仍居高位,向新领域扩展,洗钱犯罪有所抬头。

2022年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件受案数整体平稳下降,但占比仍居首位,行为方式向影视投资、私募基金等新领域延伸。犯罪嫌疑人“高学历”比例增加,非法集资犯罪对象从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向高净值人群扩展,部分案件对高净值人群采取会员制管理、“量身定制”投资项目。私募基金领域案件多发,非法与合法机构均有涉及,缺乏资格审查。保险类案件内外勾结情况突出,多种行为交织,涉及险种增多。

金融犯罪产业化特征突出,非法与合法业务混合经营,犯罪嫌疑人成立看似“正规”公司,体系、分工完备,却让业务员参与非法经营、非法集资等犯罪,还开多家公司,经营多种合法及非法业务,以公司业务多样与结构复杂逃避监管侦查,各类犯罪事实相互交织,常涉及多个罪名。

“金融犯罪手法不断翻新,与信息网络技术融合加深。非法集资类案件从传统的投资分红、P2P等模式向旅居养老、影视投资、杠杆期权、细胞技术等新兴领域扩展,且与虚拟货币等新技术、新业态深度融合,犯罪手法不断升级,链条长、环节多,金融与非金融手段混用,识别难度增大。”静安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金融检察办案团队负责人朱海荣介绍说,境外转移、金融投资、虚拟货币等洗钱手段迭代,给认定、追缴钱款带来难度。洗钱与上游犯罪交织紧密,资金流转复杂程度加深,导致追赃困难。

2009年8月,静安区检察院率先成立金融检察部门,专办金融犯罪案件,严格落实“一案双查”机制,持续加大惩治洗钱犯罪力度。

聚焦人身与财物,着眼事前审查、事中监督和事后纠正,加大对金融犯罪链条上资金、技术、中介等关联人员的追诉力度,做实刑事诉讼全流程监督。出台院《关于规范处理犯罪嫌疑人亲友代为退赔相关程序的若干意见》,引导退赔退赃;加强与公安机关会商,出台《关于加强金融犯罪案件追赃挽损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区法院、区公安分局会签《易贬损财物先行处置办法》,探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处置股权等财产新路径。

以技术手段全链条打击惩治金融行业乱象。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提升金融检察履职效能。如在办理保险黑产类案件中,对接相关数据库,引导公安机关核查资金异常,经大数据排查,挖掘“保单贷”等线索。

全媒体推进普法宣传,线上,推出《护老行动》水墨动画、漫画《假如我有一千万》等作品;线下,定期会同街道司法所等开展专题宣讲,提升居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