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何以成为旗袍之都?“传统文化季”拉开序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服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说到中华传统服饰之美,自然绕不开海派旗袍。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高级讲师方闻,12月29日作客行知读书会,带领读者聚焦“海派旗袍与盘扣”。此次活动也拉来了“传统文化季”的序幕。
旗袍曾一度是“远东第一城”上海的时尚风向标,演绎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变异、碰撞与交融之间的风云变幻。1920年代是旗袍在上海的高光时刻,那时穿旗袍是女性的时尚,而拥有一件高级定制的旗袍,也是很多女性梦寐以求的。到了本世纪初,“海派旗袍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旗袍在上海演绎了发祥、流行、淡出、复兴、升华的历史轨迹。
那上海为什么会成为旗袍的流行之地呢?在方闻看来,这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密切相关。“上海风气开放,多元包容的社会氛围,造就了最早的新女性,她们自主意识独立,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男女平等意识强,这些平等与独立的述求延伸到服饰领域。最终,旗袍成为自由与解放的新女性形象的象征。”方闻说。
当然,上海这座城市强大的手工业,也让诞生一件完美的旗袍成为可能。方闻告诉读者,一件优质旗袍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基本上分为镶、嵌、滚、宕、绣、绘、镂、盘等这8个环节。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稍欠火候,那整件旗袍的品质就会大幅度下降。而上海的高定工匠向来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著称,这为一件优质旗袍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此次活动的另一大重头戏就是盘扣的制作技艺展示与体验环节。盘扣虽然只是一粒小小的扣子,但制作过程却非常繁琐。从刮浆、剪条、烫条,到填丝、缝合、整形、填充,每一步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与智慧。在方闻的指导下,大家一同亲手体验了葡萄扣的制作过程,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而“海派旗袍与盘扣”讲座,也拉开了“传统文化季”的序幕。在这个文化季里,一批老师和非遗传人将带领读者一起领略上海非遗的独特气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