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机器人能做眼科手术?沪上专家共话AI时代眼科创新发展
2024-12-31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机器人能做眼科手术?AI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眼底病筛查诊断?在人工智能时代,眼科医疗将会迎来怎样的变革?

第七届全国眼科浦江论坛在上海召开,这场学术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的知名眼科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眼科医学的最新发展与前沿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成为本次大会热议的焦点。

据悉,我国是全球眼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患者基数庞大,如果不计算重叠发病,仅近视,干眼症,白内障三大眼病患者人数就已经超过10亿,我国未成人近视患病率高达54%。

眼科学领域近年发展迅猛、技术迭代,尽管目前国内外在眼科技术上仍有差距,但随着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加持,可以预见未来差距将逐步缩小。本次大会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眼科分会等机构主办,光正眼科医院集团承办,会议由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眼科分会会长柳林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全国眼科浦江论坛已经成功开展到第七届,在业内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多种眼科诊疗新技术、新思想在这个平台上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转化成为眼科临床的治疗新方案,造福众多眼病患者。”柳林教授告诉记者。

作为大会承办单位光正眼科医院集团上海片区总院长廉井财教授介绍,眼科专家围绕AI时代眼科的创新发展和医学转化、学科交叉等热点话题,深入探讨行业未来走势和前沿进展,为眼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眼健康领域正将人工智能融入眼病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等多个环节,致力于创新眼科诊疗模式。”专家表示,随着AI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有助于提升医生服务能力,最终实现面向大规模人群的眼病精准早筛、早诊、早治。

记者了解到,除了AI用于眼科的诊疗外,沪上专家研发的读写行为监测机器人,通过监测并反馈学生用眼时长和不良坐姿相关数据,帮助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通过研发能感知环境光照、戴眼镜时长等数据的智能眼镜架,帮助儿童进行视力矫正,控制近视进展。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光正眼科医院集团同时签署了“集善·视界同行”公益项目战略合作。该项目旨在帮助眼病患者获得及时科学的治疗,特别关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这两个重点人群,在近视防控、儿童斜弱视、白内障、眼底病等重点眼病上提供公益援助,提升低收入眼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