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散热贴”吃烤串,韩国游客有多爱上海这个“新手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最近,上海挤满了“特种兵”式旅行的韩国游客。吃南京路上的烤串和火锅、去迪士尼乐园打卡,逛“松弛感”满满的小马路、再去新天地参观购物……中国对韩试行免签政策以来,“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韩国年轻群体的新潮流。上海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韩国游客来华旅游“新手村”。
一方面,踏上的“China Travel”的韩国游客在上海街头留下自己的旅行回忆。另一方面,人声鼎沸的夜市、细致周到的服务、眼花缭乱的精美特产,上海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着每一位外国游客,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
排队几小时吃烤肉
店员:晚上10点后都是韩国游客
上海南京路一家烤羊肉串店近来就成了韩国人来上海旅游的“顶流”打卡地。头顶“散热贴”,感受热火朝天的“中式烧烤”,如今在韩国社交媒体上非常盛行。
“我们刚到上海3个小时,从机场坐地铁到了人民广场,第一站就是这里,打算吃完烤串再逛逛南京东路。”刚刚到达上海的韩国年轻人游客徐玉成(Seo Yu Seong)和金玄明(Kim Hyeonmyeong)手里拿着奶茶,正在烤串店门前等位。
这对年轻人今年23岁,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告诉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之所以选择上海作为“新手村”,主要是因为交通便捷,手续方便,“从首尔到上海的飞行时间仅2个多小时,而且这里交通出行费用比韩国便宜不少。”
通过推特、INS等社交平台,他们已经做好了一份“上海美食攻略”:“除了羊肉串还想尝试麻辣拌、火锅和蛋挞等美食。上海迪士尼也是我们的目的地之一。”
记者看到,在他们的不远处,商家在店门口放置了全韩文的告示牌,写明了营业时间、放号时间以及距离机场、热门景点最近的分店,可谓非常贴心。
由于在韩国游客圈里的高人气,这家烤肉店在饭点排队几小时已成为常态,店员透露,晚上10点后,店内排队的顾客中多是韩国游客。“到了晚上十点以后,店里面几乎95%都是韩国客人,他们喜欢吃羊肉串、烤面包还有冷面。”店员说。
由于烤炉温度高,店家赠送的“冰凉贴”也成了韩国游客的“时尚单品”。记者在店里看到,不少韩国游客都选择额头上贴一张“冰凉贴”,然后举起手机拍一张美美的照片。
除了羊肉串之外,火锅、生煎包、红烧肉、奶茶也是韩国游客的必打卡美食。楼下的某火锅门口同样放着韩语通知,甚至还配备了专门的韩语翻译。“我们有同事是吉林延边的朝鲜族,可以与他们交流。”一名店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道。
“从十二月起,韩国游客就明显多了起来,特别是最近几周。晚上10点商场关门了,店里都是韩国人。”她说。这家位于市中心的分店,每年都有不少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这里。
去年11月8日起,中方对韩国公民试行免签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韩国游客的来华热情。近两个月来,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选择打“飞的”到上海过周末,随着“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韩国年轻群体的新潮流,上海的“韩流”浓度也在持续攀升。
被快捷支付“圈粉”
韩国游客点赞支付宝与高德地图
“在上海玩了几天,如果要给其他人一些tips,那肯定就是要用支付宝和高德地图了。”来自首尔的申勇元(Shin Yungwon)和世炫(Sehyeon)在新天地一家巧克力店用英语沟通,熟练地使用支付宝进行结算,享受着便捷的支付方式。
这家店的红色精致包装让两位年轻人“一眼种草”,“这些巧克力是伴手礼,打算带回国送给朋友。”世炫(Sehyeon)还向记者展示了她在烘焙店买的蛋糕,准备品尝上海的甜品文化。“我很喜欢吃甜品,上海的特色小甜品特别丰富,我觉得很幸福。”
社交平台上,韩国游客们纷纷在同一家店铺前打卡,采用相同的机位和姿势拍照,让中国网友不禁感叹:果然,同样热衷于做攻略的东亚人在这一点上真是不分彼此。韩国游客金敏书(Kim Minseo)和金慧元(Kim Hyewon)在短短几天内游览了上海的多个热门景点,并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的采访时坦言,迪士尼乐园是她们的必去之地。“上海迪士尼已经在我的人生愿望清单上了。”金敏书笑着说。
如今,漫步在上海的外滩、田子坊、新天地、豫园等热门旅游景点,几乎每走两步就能听到韩语交谈声。得益于如此高的韩国游客比例,不少上海市民甚至“觉醒”了辨认韩国游客的“特殊技能”。
“其实,通过观察衣着和发型,就能大致判断出谁是韩国人。”在上海工作了5年的小周向记者透露道。由于同为亚洲人,从长相上或许难以区分,但只要留意他们的发型和穿搭,就能发现一些端倪,“尤其是那一头经典的‘门帘’,简直是韩国年轻人的标志。”
不仅如此,除了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田子坊等传统旅游区域外,一些热爱探索的韩国年轻人还将目光投向了近年来新兴的网红打卡地,如张园、上海各大公园绿地以及各类消费品店,他们的足迹遍布上海的每一个角落。
据上海边检统计数据,截至 11月30日,2024年以来上海口岸入境外国人数量已超400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增长,入境外国人数量位居全国空港首位。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数量达137.7万人次,144小时过境免签外国人数量达4万人次,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倍、4.8倍。
同时,据上海机场集团数据,2024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浦东机场国际、港澳台地区航班起降量达20.98万架次(日均626架次),同比增长59.1%,国际、港澳台地区旅客吞吐量3178.7万人次(日均9.5万人次),同比增长95.8%。
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成为热门打卡点
除了对现代娱乐和美食的喜爱,韩国游客还表现出了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位于黄浦区马当路306弄4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男女老少纷纷在旧址门前排队组团合影。
韩国游客珍美慧(Jean Meehye)和儿子朴灿勇(Park Chanyong)就在其中。“这是我们来到上海的第五天了,”珍美慧看着馆内播放的资料片,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我们特意选择来这里,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馆长陈凌在此前采访中表示,人流量大时售票的POS机会过热导致交易无法进行,计划再增加2台备用。从游客数量上看,和免签政策之前相比,韩国游客大量增加,尤其是在周末,日均增加300到400人。
这次的中国旅行,在珍美慧心里留下了非常不错的印象。除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体验,她还惊喜地发现上海的咖啡文化同样令人着迷。“上海的咖啡很不错,”珍美慧笑着分享道,“无论是街头巷尾的独立咖啡馆,还是连锁品牌,都能让人品尝到很好的咖啡风味。”
数据显示,中国对韩国单方面免签政策实施以来,韩国游客入境中国热门城市依次为上海、青岛、北京等。上海的韩国入境游客订单同比增长超180%。上海丰富的商场、娱乐设施和购物选择均对韩国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中餐与韩国饮食文化的契合度也较高。
谈及未来的旅行计划,珍美慧满怀期待地告诉记者:“如果下次再来中国,我一定会选择去北京,去长城走一走,去故宫看一看,当然,还要尝一尝正宗的北京烤鸭。我相信,那将是一次全新的、难忘的旅行体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 施剑平/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