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俄罗斯商品店连夜撤离整改
2025-01-1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近期,本市俄罗斯商品馆出售部分包装成俄产的国产商品引发社会关注。除出售非俄罗斯商品,店内还出现三无产品,这些“迷人”操作被广泛曝光。记者走访后发现,部分俄罗斯商品店已连夜撤离,部分已完成整改。1月10日,记者从上海市监局处获悉,截至1月8日,目前已立案6家俄罗斯商品馆。

  ◆  俄罗斯商品店连夜撤离  ◆  

1月9日上午,记者赶往闵行区古北1699商业广场,没有发现俄罗斯商品店的身影。记者随即向广场上的安保人员询问相关情况。每日在岗的保安老寇介绍:“今天早上就已经搬走了。”记者随后向另一位保安老滕核实,后者同样表示,“我们昨天晚上八点下班的时候还在这,今天早上八点上班的时候就不见了。”他进一步介绍,这家店是年前一个晚上搬来的,还不到一个月。营业期间,市监局来检查过几次。“光我看见的就有三次,”

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于去年12月23日开展了集中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共排查发现47家“俄罗斯商品馆”类店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对经营主体资质、招标语宣传、商品来源产地等问题进行了检查,发现个别店铺俄罗斯进口商品数量占比过低,并对个别无证无照经营、未备案经营予以立案调查,责令停业。

随后,记者又来到普陀区一家商场——环球港。高德地图显示,该商场有一家俄北熊中俄免税商品馆,位于地下二楼中庭。但当记者按照地图显示来到此位置时,中庭大厅一半空间已变成空地,旁边为一家大型游乐蹦床活动空间。

蹦床老板刘先生回忆,之前这里的确有一家俄罗斯商品店,但1月7日晚上撤走了。楼上商户李先生也反映,“前天晚上撤走的”。

  ◆  相关商店接连实施整改  ◆  

亚新生活广场外,还有一家中俄互贸商品馆。店内工作人员表示,市监局来过很多次,要求分区整改。长宁区龙之梦商场一楼,原“俄罗斯商品馆”也被改为“中俄互贸商品馆”。但在去年12月22日之前,店内并无此区分标识。记者从店员那里了解到,该店于去年12月15日开设,此前同样接受过市监局检查。

对于上述类型店铺,市监局已要求做好索证索票,确保商品来源合法正规;不同产地商品的分区摆放,确保标识显著消费者可辨别。

那么整改情况如何?普陀区中俄互贸商品馆现分为两大区域——俄罗斯商品区和中国商品区,国产区商品按照山东德州、黑龙江牡丹江、佳木斯等不同产地划分,如产地标注为黑龙江牡丹江市的火腿肠、山东省德州市的糕点均被摆放在中国商品区。长宁区中俄互贸馆店内商品被分为国产区和进口区,店铺广告牌上“俄罗斯”三个字也被“中俄互贸”四张大字纸张覆盖。

整改前

整改后

但记者发现,后者虽改为“中俄互贸商品馆”,但店内商品不限于原产地俄罗斯的产品,还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产地的商品。此外,店内虽标注了国产区和进口区,但进口区内仍然有国产产品。如一款产地标注为天津静海的虾片被摆放在进口区域。

上海市监局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关注此类店铺的经营情况,加大监管和执法的力度,指导商家规范诚信经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  消费者如何判断进口商品?  ◆  

看标签。《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看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规定,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如普陀区中俄互贸商品馆内中国商品区一款燕麦片的原料来自俄罗斯进口,但分装环节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其产地也被标注为国内。

看编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的外包装上需标注在华注册编号或者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批准的注册编号。编号为18位,由4位大写字母和14位数字组成,具体格式为:C+3位国家代码+4位产品类别代码+6位日期+4位顺序号‌。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朱彬/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