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骑行有益身心!丁向阳代表:在规模较大的公园内设置12周岁以下“儿童骑行区域”
2025-01-15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市人大代表丁向阳是一名来自金山区松隐小学的教师,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始终是他关心牵挂的话题。今年上海两会上,丁向阳建言,在本市规模较大的公园内设置12周岁以下“儿童骑行区域”。在他看来,这也是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直辖市理应更多作为的体现。

当下,骑行健身运动悄然兴起,骑行年龄也日趋低龄化,亲子骑行、儿童单独骑行不再鲜见。虽然骑行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诸多的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交通和村居社区的交通安全隐患。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丁向阳查询了2021年7月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其中提及,到2025年,上海的公园与城市将更加开放融合,公园城市建设将实现新突破,从而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一方面,上海《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其中提到积极开展城市郊野型公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城市广场等开敞空间的建设和适儿化改造,宜增设适宜儿童使用的活动场地,并配置游憩设施,为在公园内设置儿童骑行区域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建设方向上的指导。

就此,丁向阳建议,为满足儿童运动健身的诉求和新时期家庭教育多样化的实践需要,实现《上海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城市对儿童更加友好的目标,应该在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内,利用现有的健身区域和道路,增设12周岁以下“儿童骑行区域”。“儿童骑行区域”可打造城市交通模拟环境,帮助儿童在练习骑行的同时,了解并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他提出,应该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儿童骑行区域应与公园内的其他功能区域相对独立,避免与行人、机动车流线交叉,同时也要保证家长或监护人在附近能方便地看护。可设置不同难度和长度的骑行路线,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路线设计可增加趣味性,如设置弯道、爬坡、下坡等,还可以结合自然景观和儿童游乐设施,让儿童在骑行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其间,还要提供安全保障、增加配套设施并加强管理。丁向阳提及,骑行区地面应采用柔软、有弹性的材料进行铺装,如彩色橡胶地垫、人造草坪等,以减少儿童摔倒时的伤害。在骑行区域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语,提醒儿童注意安全,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减速带等,防止儿童骑行时发生冲撞。

在儿童骑行区域附近设置家长休息区,丁向阳建议,配备长椅、遮阳伞等设施,方便家长休息和看护。提供儿童自行车租赁服务,方便没有自带自行车的儿童使用。同时,设置自行车存放处,引导儿童和家长规范停放自行车,保持区域内的整洁和有序。

“我们还应该制定专门的儿童骑行区域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儿童的骑行规则和注意事项,如佩戴头盔、不得追逐打闹等。安排专人负责该区域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及时清理场地内的杂物和障碍物。在节假日和高峰时段,增加管理人员数量,确保儿童的安全和秩序。”丁向阳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