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青声|疏通难点堵点,助力青少年高质量有序参与治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动员青少年有序参与治理,是学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在今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以高质量青少年有序参与治理,助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提案》。
青少年有序参与治理存在难点堵点
面对城市治理新形势新任务,青少年既是一个现实的重要群体,也是代表未来的人群,在有序参与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
提案中指出,首先动力机制仍不健全。青少年参与城市治理的内在驱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的主要精力大多集中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上;另一方面,引导、鼓励青少年参与城市治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
第二个问题是供需信息仍不对称。在基层治理中常常面临“有活动没人参加”“有才能无处施展”的结构性矛盾。基层组织策划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有时因为信息传播覆盖面狭窄,信息触达率低或内容形式不贴合青年需求导致活动无人问津。但同时,在基层社区,隐藏着众多具备各类专业才能的青年,由于缺乏完善畅通的人才发现与资源对接机制,导致宝贵的人才资源被闲置。
同时,还存在力量整合仍不充分的问题。经抽样调研,以青年为主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中,已建立有效青年工作阵地的占比40.9%,能够开展常态活动的占比42.0%。这意味着,在青年集聚的空间,服务凝聚青年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点建议助力打造最佳实践地
对此,提案也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是激发青年参与动力,厚植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需加强教育供给,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让制度自信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发挥组织育人和实践育人作用,有机结合少代会、学代会、团代会等选举和青年议事平台等现实场景,持续增强青少年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具象形态的认知,不断培育参与能力。加强对青少年参与成果吸纳的机制性建设,以“我与校长面对面”“我与区委书记话未来”等形式,努力把青少年的“金点子”转化为人民城市建设的“金果子”,充分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获得感。
提案还建议,拓宽参与渠道,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路径。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重要契机,坚持开门办规划,畅通青少年诉求表达和建议收集机制,特别是在与青少年切身利益相关的领域重点听取青少年的心声,推动有建设性的青少年意见和建议稳妥有序纳入规划。拓展青少年近距离参与民主实践的渠道,丰富“政府开放日”“走进政协”的内容和形式,为青少年创造更多旁听会议、观摩协商、参与听证论证评估咨询的实践机会,引导青少年在亲身体验参与中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人民建议征集等活动,推广“青年汇智团”等符合青年特点的协商民主载体,动员在职青年党员、青年团员、青联委员、青年大学生等参与基层治理,让青少年感受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就在身边。
最后,建议夯实参与阵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青春实践。巩固夯实党群服务中心政协委员“站、室、点”、人民建议征集站点、青年中心等既有阵地,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就近参与平台、联动协商平台和凝聚共识平台。关注重视网络阵地,注重动态收集青年心声,及时回应青年关切,主动凝聚青年发声。聚焦青年集聚空间,积极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公共平台功能,开展青年夜校、志愿服务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品牌项目,助推解决青少年关心的“关键小事”,在服务青少年中传递城市温暖,在赢得认同中引领青少年有序参与治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