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青年人有未来,城市就有未来
2025-01-15 时评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在上海,青年始终是热点,上海两会,青年始终是热词。

“青年发展型城市”连续三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市委市政府送给全市青年的一份厚礼。持续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努力营造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城市坚定不移的努力方向。

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饱含满腔的热情和无尽的创造力,是城市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青年人有未来,城市就有未来。为上海“青年喜欢,喜欢青年”的属性不断加码,上海正汇聚合力,持续发力。

传递信心,鼓励青年持续奋斗。如今外部环境变幻莫测,内生发展阻力和转型升级压力一一浮现,但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姿态、青春心态不会变,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上海共青团想方设法把信心传递给年轻人,汇聚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力量,鼓励青年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在面对挑战时干字当头、奋力一跳,不断点燃城市的内生动力。

落实政策,助力青年实现梦想。就要把地基打牢,把土壤养肥。上海两会尤其关注青年人就业问题,提供友善且实在的政策扶持。努力推进校园“育人”、企业“拓岗”的双轮驱动,实现校园“育才”、企业“供能”的双向发力,根据经济新常态,更新就业新形态,拓宽就业选择线,优化创业服务线。打造青年城区、青年园区、青年创业空间等“新场景”,强化新兴职业、零工经济、自由就业等“新赛道”,鼓励创新,激发热情,包容失败,让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优秀青年在上海这片创业热土安身立业、成就人生。

悉心关爱,服务青年感受温暖。上海两会涌现了一系列想青年之所想,解青年之所急,创青年之所盼的议案、提案和建议,积极回应青年在就业、教育、住房、婚育等方面的诉求。例如完善推广“青年驿站”服务模式,打造面向生活困难的孩子的“追光小屋”,营造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等。时下273个爱心寒托班即将开班,以缓解青年父母假期看护难题;200多家夜校提供了600多门课程,应对青年群体兴趣培养、终身教育以及社交需求;高质量的文化演出、体育赛事、博物展览推陈出新,精神“充电器”不断升级更新。一系列的努力旨在将温暖传递给每一个在上海的青年人,不断提升整个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向未来,拥抱青年当家作主。在城市建设中注入青春气息,在城市发展中融入青年元素,在城市治理中展现青春活力,以此提升城市的“青春感”。上海两会的青年代表、委员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在今年的两会现场,处处可见“为青年发声、发青年之声”,许多建议就指向当下的春运、第一个“非遗”春节,为青年群体营造舒心时尚的过年氛围。通过有效机制,创造青年参与城市建设的机遇,拓宽青年参与城市治理的路径,不断引导青年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以主人翁姿态融入城市。让青年群体不仅参与建设当下,也在为城市创造美好未来。

2025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从先试先行,将青年发展纳入顶层规划设计,到常创常新,引领城市青年工作一体化发展,上海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脚步不会停,信心不会变,劲头更加足。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是贯彻人民城市理念的青春实践,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让五湖四海的、各行各业的青年人在上海安居乐业,安放梦想,寄托情感。城市为青春赋能,青春为城市赋能,建设共生共赢、共创未来的新型城市形态。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