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青声|一同激发青年“创”劲,成就更多年轻创想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时,年仅19岁,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时26岁,OpenAI团队平均年龄32岁,全球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创业平均年龄35岁。
放眼全球,青年都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1月16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徐豪代表共青团和青联界别向与会的政协委员发出呼声,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需要全方位赋能、全社会协同。
青年“创”劲减弱凸显深层次问题
近年来,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创业扶持政策举措的通知》等,这些政策措施为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发挥了重要牵引和保障作用。但现实中,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
创业意愿不高是首要问题。相关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本市居民意向创业活动率与五年前相比仍有较大回落。整体而言,青年对创业保持谨慎态度。青年存在“创”劲减弱的情况,会更谨慎评估自身实力和资源,对创业未知的不确定性和失败的担忧让青年普遍选择求稳。
创业不简单,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能力,而大多数创业青年未接受过系统、完备的创业培训,缺乏核心竞争力。据统计,超过40%的创业项目集中在较为传统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领域。
从社会系统扶持的角度而言,目前上海的创业环境仍需优化。青年反映,创业最大的挑战是三缺:缺项目资金、缺专业人才、缺精准服务。许多创业者怀揣着极具潜力的商业构想,却因资金短缺,难以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据抽样调查,75%的青年依托个人或家庭积蓄创业,仅有10.6%通过创投公司等渠道融资。同样,企业发展需要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协同合作,但初创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常处于劣势,在创业过程中也缺少精准服务。创业者常常难以找到能够满足自身特定需求的服务机构,导致在许多环节走弯路。
激发青年创业意愿先要鼓足创业信心
社会进步离不开创新,城市活力需要创业激发,青年不该止步不前。徐豪表示,应进一步激发青年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而这需要全方位的赋能和全社会的协同。
“要激发创业意愿,先要鼓足创业信心,增强青年想创业的动力。”徐豪表示,在唱响光明论、汇聚正能量,有效引导预期的同时,讲好身边青年创业者奋斗拼搏的励志故事,以星火点燃创业激情。
点燃的方式也要青年喜闻乐见。创业政策宣传要加大力度,同时继续拓展“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等载体的功能,搭建更多创新创业要素对接合作平台,激发长尾效应。要培育浓厚的创业文化,搭建更多图书馆里出策划、梧桐树下写代码、老洋房里搞科研、咖啡馆内开晨会的青春场景,让青年乐于集聚,在有活力、有热情、有同伴的场景中迸发创新灵感。
徐豪还表示,要激发创业意愿,还需要加强系统支持,动态评估并优化创业扶持政策,健全更加便捷的市场准入机制,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以及更加包容的退出机制。为创业失败且有继续创业意向的青年提供再创业培训等赋能举措,帮助他们重新踏上创业之路。
全过程赋能提升青年“会创业”的能力
让青年重燃创业激情后,更要做好后续的创业全过程孵化,陪伴青年走好创业每一步,在创业过程中逐步提高创新力。徐豪表示,这就需要优化服务体系,提升青年“会创业”的能力。
他建议加强创业教育,探索以联合学院、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推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和实战型创业基地,推广创业导师制,完善青年创业实训体系。扶持成果转化,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参与相结合,重点关注科研项目结项后、创新创业竞赛后的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帮助科研成果、文化创意和创业项目转化为产品、熟化为商品、提升为产业。
同时强化创业支撑,在高校、产业园区和年轻人集聚的社区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为青年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法务财务、人事代理、产品推广、融资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更好发挥上海天使会等专业平台投早投小投长期的引导支撑和带动作用,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创业无法一蹴而就,创新更是没有终点。徐豪表示,全社会应更积极地培育产业生态,激发青年共创业的活力。针对不同类型创业者,加强分类扶持,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票根经济、青春经济,鼓励青年开辟新赛道、创造新需求,形成新业态。将创业扶持与产业生态培育有机结合,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相互衔接、促进的创业支持链条,为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赋能。
“希望大家协力,在上海这座年轻人的希望之城,成就更多为梦想而奔跑的青年。”徐豪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常鑫/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