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现场|看展做科学实验去!市人大代表张治:呼唤更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放夜场
2025-01-18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教育“双减”后,在晚上的休闲时光,是继续“鸡”呢还是在刷抖音中度过?上海市人大代表、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在此次两会上建议, 呼唤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等更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放夜场,让孩子宁静地看看展、做做科学实验,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为一座充满活力的不夜城,上海的白天热闹非凡,家长们大多忙于工作,只有在晚上下班后才有时间陪伴孩子。然而,当前公共文化和教育服务机构的运营时间,却与家长和孩子们的休闲时间存在冲突。很多热门馆或热门展常常一票难求。

这意味着,当家长们结束一天的工作,想要带着孩子去这些场所增长见识、丰富课余生活时,却往往只能吃闭门羹。这种时间上的不匹配,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闲置浪费,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张治认为,从现实需要来看,增加公共服务机构夜场,能为广大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亲子互动的机会,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同探索科学的奥秘、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

从增加夜场的可能性来说,也存在诸多条件和先行单点实践的经验。上海科技馆去年曾开放12次夜场,上博也曾针对埃及文物展开设夜场,受到广泛好评。“会场里,当我把想法一说,就得到了很多代表的认同和共鸣。为此,我和赵东元院士、刘昌胜院士,还有来自教育界、律师界的一共10名代表联合提出了这次建议。”张治说。

具体来说,建议上海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自然博物馆等热门场馆可以每年增开50场夜场,集中在寒暑假或每周的一个晚上,各场馆应根据市场规律灵活安排。上级主管部门应鼓励这些场馆增加夜场开放。

与此同时,希望上海市财政局为增加夜场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撑。这些文化教育场馆也需要做一些适切性改造,如科技馆增加开放性的科学实验室、创客空间、科学家科普讲坛等,文博类的应增加展品背景讲座、专家见面会等,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公益众筹等方式,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参与夜场服务和管理的人员也应当得给予激励,参照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给予合理的加班补贴,以补偿他们额外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付出。

“在我们看来,增加上海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教育服务机构夜场,还能拉动文化服务类消费,使公共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让上海的夜晚更加丰富多彩,市民也能享受到更多优质公共服务。”张治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