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青声|殷浩代表:去年关注儿童健康零食,今年为街头奶茶含糖量发声
2025-01-18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去年的上海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上海长征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黄浦区委副主委殷浩提到的儿童健康零食引来了热议,家长代表们讨论得不可开交。

“现在奶茶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但如果饮用不当,当心为慢性疾病的年轻化埋下隐患。”时隔一年,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医生出身的殷浩的建议同样和青年、青少年的健康息息相关。他将目光瞄准了街头奶茶含糖量,提出了小细节背后的大健康问题。

对奶茶中糖分实际含量缺乏认识

为慢性疾病年轻化埋下隐患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模式的转型升级,奶茶这一时尚饮品已成为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繁华商圈到社区小巷,奶茶店比比皆是,其便捷性和口味多样性深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殷浩指出,奶茶中普遍存在的高糖问题对公众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构成了潜在威胁。

在消费过程中,商家通常提供多种含糖选项,如全糖、少糖、半糖、少少糖等,但实际含糖量却没有统一标准,消费者对这些选项的具体含义往往难以理解。殷浩解释说,所谓的标注仅是一个概念,实际一杯奶茶中的含糖量多少根本无从知晓。更有甚者,不少消费者在选择少糖或半糖时,误以为其对健康影响较小,从而增加消费频率,无形中导致了每日糖分摄入量的显著上升。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高糖饮食的流行,也为慢性疾病的年轻化埋下隐患。

究其原因,殷浩认为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消费者认知不足,当前大部分消费者对奶茶中糖分的实际含量缺乏清晰认识,对含糖量的标识缺乏关注。选择含糖选项时往往仅凭个人喜好或商家推荐,未能意识到其潜在健康风险。其次是商家标识缺乏规范,奶茶店在提供含糖选项时并未遵循统一标准,不同品牌和门店对“全糖”“少糖”等选项的定义差异显著。这种不规范的标识方式不仅容易误导消费者,还加大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难度。

在殷浩看来,未成年人由于判断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高糖饮品的吸引。他们在缺乏健康意识的情况下过量摄入含糖饮品,不仅增加了患肥胖和龋齿的风险,还可能导致成年后罹患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几率大幅提升。奶茶高糖含量的普及将进一步加剧年轻群体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增加社会医疗负担。

不仅如此,他还指出,目前针对含糖饮品的市场监管缺乏具体措施,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规对饮品含糖量标识、宣传及销售尚未作出明确规定。这使得高糖饮品的消费难以受到有效约束。

建议制定含糖量标识标准

推动低糖饮品开发与推广

为此,殷浩建议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含糖量标识体系和强化公众健康意识,逐步推动健康饮食文化的形成。

比如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统一的含糖饮品标识标准,明确“全糖”“少糖”“半糖”等选项的具体含义及对应糖分含量。要求奶茶店在菜单、包装及广告中明确标示每杯饮品的糖分含量(以克为单位)及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建立分级标识系统,例如采用颜色或符号标识糖分含量,以便消费者快速识别。

他还建议推行“健康饮食从奶茶开始”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多渠道传播高糖饮品的健康风险。制作生动直观的宣传材料,例如短视频、科普文章等,帮助消费者了解饮品中的糖分含量及其健康影响。在奶茶店显著位置张贴健康提示语,例如“注意:本饮品含糖量可能超过每日建议摄入量”。

殷浩还鼓励商家研发低糖、无糖饮品,通过税收减免或专项扶持政策为低糖产品提供支持。引导消费者优先选择低糖饮品,推出“健康推荐”标识并提供相应优惠。

“我们完全可以学习新加坡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将含糖饮品按糖分含量进行分级管理,并在包装或菜单上用显著标识提示消费者。”他还建议各方探讨对高糖饮品征收“糖税”,通过价格调控机制引导消费者减少高糖饮品的消费。此外还可以设立专项检查机制,对奶茶店标识规范及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对未按规定执行或标识不规范的商家,依法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确保相关政策切实落地。

“在政府、企业及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有望率先实现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经验和参考。”殷浩期待。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