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蛇类神秘面纱,上海自博馆蛇年生肖特展开幕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乙巳蛇年即将到来,一场揭秘蛇的秘密的特展也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展。1月18日,由上海科技馆原创策划的2025蛇年生肖特展“神秘蛇境”在自博馆B2中庭开幕。记者看到,现场除了有80件蛇类标本展现,还以科学的角度对蛇类这一神秘生物类群进行全面剖析,领观众从进化、多样性到人类生活等多维视角重新认识蛇类。
“神秘蛇境”展览策展人、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伟告诉记者,这次展览包括“序厅—秘境蛇踪”“蜿蜒天下”“生存智慧”“与蛇共舞”四大部分。展览融合自然、文化与科技元素,通过丰富的标本、自然科学绘画、多媒体、互动装置等多样化展示手段,呈现一场别具一格的科普盛宴。尤其是展览精选了80件馆藏标本,包括古化石标本和现代蛇类标本,覆盖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常见蛇类以及上海市的新纪录蛇类,走近一个个蛇类标本陈列柜,观众就能够直观了解蛇类的进化史与多样性。
为确保展览的科学性,馆方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及中国两栖爬行学会的专家全程指导策展,丰富的科普讲解让观众对蛇这一神秘的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蛇的嘴巴为什么能张得那么大?张伟介绍说,原来这是因为它的头骨结构有高度灵活性。头骨各个骨头之间通过关节活动,蛇能将下颌打开到超大的角度,这种特性使它们可以吞咽体积远超自己头部的大型猎物。
蛇是近视眼吗?并不全是。譬如眼镜蛇就具有很好的视力。现场展现了蛇瞳,与人类不同,昼行性蛇类的瞳孔为圆形,而许多夜行性或晨昏性活动的蛇类的瞳孔为竖直的椭圆形,即“猫眼状”,这使眼睛能够更好地控制光线到达视网膜的多少,许多昼行性蛇类甚至有双色或三色视觉。
大约6600-6500万年前,一颗陨石撞击地球后尘埃遮天蔽日,导致全球气温骤降,植物光合作用受阻,76%的动植物物种都遭遇灭顶之灾,包括恐龙。但是,蛇类祖先却在这次灾难中幸存下来。为何恐龙都灭绝了蛇却没有?张伟介绍说,这得益于它们形小,新陈代谢率低,需要热量比庞大的恐龙少,且穴居会冬眠。而蛇类在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也迎来了多次物种大爆发,进入了它们的黄金时代。
对蛇类的科学研究至今一直在持续。蛇的祖先是四足动物,但蛇是如何“失足”的?最近,我国科学家就解密了这一问题。科学家通过选取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结合组学技术与基因编辑等研究手段,基于蛇类基因组数据集,构建其系统发育框架。结果表明,蛇类由四足动物四肢缺失的特殊类型——六居蜥蜴演化而来。研究团队还发现,ZRS增强子的变化可能是蛇类四肢缺失的重要遗传机制之一。
除了标本展示,记者现场看到,展厅采用“S”形布局,以蜿蜒的蛇体为灵感设计动线,并模拟蛇类栖息地的场景设计,辅以音效与灯光效果,为观众营造出更加身临其境的探索体验。
在“蜿蜒天下”板块,观众可以通过动画演示获知蛇类如何从恐龙时代幸存并繁衍至今,通过3D打印毒牙模型了解毒蛇毒液系统的演化,还可以参与互动,猜测不同生态环境中蛇类的适应性。“生存智慧”区域特别设置沉浸式互动装置“红外热感互动体验”,让观众感受蛇类捕猎时对温度变化的敏感。“仿生蛇互动”项目通过仿生蛇的动态演示揭示蛇类运动的独特魅力。展览还特别展出了蛇形机器人与未来应用场景,让观众感受自然对现代科技的深远影响。“与蛇共舞”区域则展示了蛇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艺术、科技的启发。展览还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行草编艺术品。
此外,展览期间还将陆续推出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活动和特色文创产品,为观众带来丰富的互动体验。据悉,本次展览免费开放(入馆需预约购买上海自然博物馆门票),展期至4月10日。
2025年春节期间两馆主要活动安排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线下活动
1、“神秘蛇境”蛇年生肖特展
时间:1月18日至4月10日
内容:以“蛇”为主题,汇集80件珍贵馆藏标本。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与现代科技展示,带领观众探索蛇的科学奇迹,打破恐惧与误解,关注蛇类保护与自然共生。
2、《又见恐龙》XR嘉年华体验项目
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3月30日。
内容:一比一活态还原穿越回2亿多年前恐龙时代的实景情境,通过高科技手段,将观众一秒带入“恐龙元宇宙”之中,身临其境般感受史前世界的壮美,近距离观察三个纪元不同种类的恐龙,共读亿年前恐龙时代的生命史诗。
线上活动
“来!做实验”直播
时间:1月28至2月1日
内容:“100个科学小实验”是上海科技馆推出的线上线下学习项目,每周聚焦一个科学原理或一个身边事物,比如水的表面张力、保鲜袋等。节目由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和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们,以及上海科技馆实验展演和讲解方面的科普专家共同策划并出镜录制。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线下活动
1、新春音乐会
时间:2月1日(周六)14:00 、15:00
内容:新春佳节之际,星空音乐会将呈现一场喜气洋洋的音乐表演,现场观众将有机会领略中外名曲,感受新春氛围。
2、邂逅星空
时间:2月3日(周一)15:15—16:00
内容:太阳是一颗动态的恒星,不断变化,并将能量送入太空。当下我们正处于太阳活动极大期,为此,移动观测岛——“太阳岛”已搭建完毕,为大家提供一次近距离观察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特征的机会。
3、曲苑星坛
时间:2月4日(周二)10:00、10:45、13:00、13:45、14:30
内容:参考传统曲艺模式,以说书、相声等形式将天文与古诗词、传统节俗及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深度解读展品展项,让大家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享受欢快、轻松、沉浸的科普演绎。
线上活动
南极寻陨石
时间:2月2日(周日)14:00—15:00
内容:陨石是宇宙赐予人类的瑰宝,在各种陨石之中,尤以南极陨石为最。人类是如何在南极寻找陨石?这些陨石又将被怎样解剖和分析?本期“明星导航”品牌活动将联合极地研究中心,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南极了解极地陨石的奥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