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日喀则|地震前两周刚带定日县少年来看申城,上海志愿者又投身帮扶震中的他们
2025-01-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张振宇 记者 陈泳均/文、视频

“就快到了。”

一个月前,日喀则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扎西顿珠带着10个第一次出远门的藏族孩子登上前往上海的火车时,看着孩子们对大城市的期待,他满眼宠爱地对孩子们说出了这句话;1月17日,当时负责接待这批孩子的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嘉公益项目志愿者南蓓茹在登上前往地震灾区的航班时,也满脸焦急地对自己说了这句话。

“为什么我们当时不让孩子们在上海多待几天呢?”南蓓茹得知日喀则地震后曾一度很自责,直到前往灾区,她得知这10位孩子生命安全并未受到影响,此时她才终于缓了口气。但她能做的,也仅仅是缓口气罢了,因为接下来她顶着高反投入到灾区的志愿服务中。

  == 一个月前的幸福,出发去上海! ==  

去年12月20日,定日县第二初级中学初一和初二年级的10个孩子坐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从日喀则到上海,他们需要耗费三天,三天后他们即将开启期待已久的上海之旅。

对于这里的大多数孩子来说,旅行并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从未出过远门,想要去上海,他们得先经过层层筛选。“由于我们只有10个名额,平均到每个班的话,可能连一个人都没有。所以我们会先让每个班的班主任先推荐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最后再由年级进行筛选,只有经过层层筛选的学生才能前往上海。”扎西顿珠说道。

3天后,带着一车厢对心目中大城市的期待和向往,10个孩子终于抵达了上海。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孩子们这几天的精神状态,“疯狂”这个词可能再合适不过了。

从登上火车的那一刻开始,就有孩子激动到睡不着觉,南蓓茹知道这一情况后,有些无奈地和他们解释道:“这次的重头戏是迪士尼,你们这样后面会没有精力的。”可能她自己也明白,十几岁的孩子哪会听得进去这些话呢?看着车上激动不已的孩子们,扎西顿珠满眼宠爱地“劝”道:“就快到了,大家安心休息一下准备后面的行程。”

和大部分游客一样,来到上海之后,他们“打卡”了许多景点。

在上海中心一家离地239米的书店中,他们望着窗外此起彼伏的高楼大厦,除了感受到震撼和壮观之外,不少孩子也暗自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考个好的大学。如果可以的话,这所学校最好是上海的。在书店,孩子们买了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扎西顿珠发现,他们买的大多还是科幻小说和文学书籍。“愿意看书就是好事,总比玩手机强。”扎西顿珠略感欣慰地说道。

在迪士尼乐园,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游玩过山车等刺激的项目,“就是那些我都不敢玩的项目。”南蓓茹笑着说道。在这几天的时间中,除了南蓓茹和上海宋基会嘉公益其他志愿者的陪同外,南蓓茹的女儿也担任起了“小导游”的职务,她甚至还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礼物是什么呢?南蓓茹自己都不知道,她只知道女儿很喜欢和藏族孩子们一起玩。“很多时候,我在那边做公益,我女儿就在旁边和藏族小朋友一起玩,有几次扎西书记还和我说,这些藏族孩子本来话不多的,但是和我女儿就有说不完的话。”

几天后,看着孩子们坐上火车返程时,南蓓茹松了一口气,她对着同事说:“我们过年前可以轻松一点了。”连她自己都没想到,接下来的一个月,自己不仅不会轻松,强度反而更大了。

  == 懵了一下,立马强忍悲伤投身赈灾 ==  

1月7日9时5分,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南蓓茹看见新闻时,整个人都懵了。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们多待几天呢?这样他们就不会遭遇地震了。”自责和难过还有一些说不出的心情交织在南蓓茹的心头,但对她来说,现在没有时间管这些,调配物资、联系物流、前往灾区等一系列工作才是当务之急。

2500多箱饼干、3500多公斤糌粑、38箱鞋子、61箱卫生巾、672个保温杯、720套儿童餐具、婴儿睡袋、包被、隔尿垫共129套、13箱儿童服饰……这些物资都是上海宋基会组织旗下各专项基金和爱心企业联合南蓓茹带领的嘉公益争分夺秒紧急筹集来的。“我们嘉公益是上海宋基会下设的公益项目,长期帮扶甘南,日喀则等地孤儿、盲童和家庭有困难的藏地儿童,我对当地的孩子们有着深深的联结和感情。”南蓓茹说,除了筹集,她还要思考物资运输到灾区、如何卸货、谁来清点、如何分发等一系列工作。

1月17日,南蓓茹登上了前往日喀则的航班,“就快到了。”南蓓茹满脸焦急地对自己说了这句话。到了之后,她得知之前去上海的10个孩子都无大碍,她稍微松了口气。但她能做的,也仅仅是缓口气罢了,当她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有所震惊。

“我的妹妹去世了,她只有五岁。”只有初二的扎西次桑(化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在他的身边,是他另外两个妹妹在争先恐后地吃着基金会发的饼干,她们大概两三岁了,除了她们的手很脏以外,似乎从她们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地震的影子。

“灾区的现状就是这样,小孩子依旧在打打闹闹,但是稍微懂事一点的孩子,他们没有哭闹,没有歇斯底里地抱怨命运的不公,他们都在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南蓓茹几乎哽咽地说道。

在一顶帐篷中,阿妈看见南蓓茹来了,急忙清理出了一块地方,请她坐下。随后转身拿出酥油茶,缓缓地把茶倒进一次性杯子中,递到南蓓茹手上,请她喝下。“校长之前和我说过,喝酥油茶可以缓解高反。”看着一边插着管子吸氧,一边还在工作的南蓓茹,阿妈实在是不忍心。她可能不知道高反会有什么症状,但她知道自己得拿出这顶帐篷中最宝贵的东西,来招待眼前这位来帮助日喀则的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灾区的时间,南蓓茹每天都被工作充斥着。1月17日,记者第一次和她进行视频沟通时,她插着氧气,即便如此,没说几句话,她又开始大口喘气,视频沟通仅三分钟后,她便匆匆挂断了电话,开始投入工作之中。在19日的第二次采访中,南蓓茹已经回到上海,此时的她精神状态已经好了很多,但一聊到工作,她还是十分担忧:“我留在灾区,他们还得照顾我,这样反而会耽误救灾的进度。但我回来之后,脑海中又时常在想,自己是不是哪里没做好,是不是有张清单没有签字,是不是应该去这个小孩家再看看。”

好在还有无数的“南蓓茹们”在灾区一线默默付出,扎西顿珠告诉记者,现在定日县县城基本已经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即便是在受灾最重的几个乡镇,政府也安排了专门的厨师给他们提供热乎的饭菜,所有人都无需回到被地震震毁的危房中,每个人都住在统一安排的板房和帐篷中。

  == 别让灾区存在遗忘的角落 ==  

1月8日,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洪力在日喀则市定日县“1·07”地震受灾救援工作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震后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对于志愿者们来说,无论是救灾的过程还是灾后重建的过程都需要他们“沉”下去,找到一个又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角落。

在筹集物资期间,南蓓茹就考虑到了女性可能会需要卫生巾等必需品,而这也是很多时候,其他灾区的救援现场会有所忽视的物资之一。“之所以能考虑到卫生巾的问题,是因为我们之前就做过这方面的公益活动,我们知道当地缺什么。”南蓓茹解释道。

现在,日喀则已经进入了灾后重建的阶段。社会各界已经捐助了给予灾区许多物质方面的支持,但对南蓓茹来说,物质上的救助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她计划带领志愿者们持续性地对孩子们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她计划着,未来可以请更多孩子们来上海看看,去迪士尼转转,毕竟这是被誉为“世界上最快乐的地方”。虽然她清楚,请孩子们来上海看看或许只能短暂地让他们从痛苦中抽离,但这也好过什么也不做。

对于像南蓓茹这样的志愿者来说,他们的工作不仅是帮助别人,更是埋下一颗让社会变得更有爱的种子。让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这个过程中,也不断会有新的志愿者加入进来。

这次日喀则地震,南蓓茹还遇见了一位特殊的“志愿者”——盲校中的视障学生旦增。在得知南蓓茹积极为地震筹集物资时,旦增也想做点什么。于是他给南蓓茹发去消息:“姐,看到你们在为定日筹集物资,如果在日喀则市区有啥需要我做的工作就和我联系。”短短的几个字,却让南蓓茹激动万分:“他自己都看不见,但是他却想着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啊。这就是我们做志愿活动希望看见的,我们做志愿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促进社会的良性循环。”

马上就是新年了——无论是汉历还是藏历。对于扎西顿珠来说,他新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看见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回到校园,就和地震前一样,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打闹、嬉戏。“开学了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恢复正常了,对吧?”

青年报·青春上海实习生 张振宇 记者 陈泳均/文、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