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活跃当代青年心中,校园讲书人大赛“金牌讲书人”是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李蕙兰 何琪佳
“如果你要读懂中国,你不能只看如今的和平盛世,你要读文化瀚海中的经史典籍,你要读革命先辈们的不朽故事……”站在思源报告厅的舞台中央,程先珏将《红岩》的故事娓娓道来。她的语调不高,但字字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在最近举行的“读红色经典,做信仰传人(第四季)——上海高校阅读文化育人联盟年度总结展示活动”中,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程先珏荣获2024年“世纪火种”校园讲书人大赛中获大学组一等奖,她还当选为2024年大学组唯一的“金牌讲书人”。
※ 用心倾听积极传播 ※
00后的程先珏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24级民商法专业研究生,在校内,程先珏常担任校内外各大晚会和赛事的主持人,是红色党课讲解员,也是弘扬阅读文化的“金牌讲书人”。能拿到“金牌讲书人”,还与一场积极备赛有关。
2024年6月底,“读红色经典,做信仰传人(第四季)”主题阅读活动发布,程先珏积极报名“世纪火种”校园讲书人大赛。该赛道要求,讲书人选择的图书须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开发行的正规出版物,可优先推荐彰显红色历史、重大工程、地域文化、改革发展、文学经典等方面的精品著作。
程先珏选择了《红岩》,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原著、撰写演讲稿,再拍摄制作讲述视频。9月,她按要求提交作品,播下一颗“火种”,在年底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程先珏来自“红色之城”贵州遵义,在领读《红岩》时,她加入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我们为书中烈士的不屈精神所感动;我们因先辈的绝对忠诚而动容;我们为革命者的浩然正气所震撼——《红岩》承载了历史鲜活的记忆,也照亮了今天丰盈的生活。我觉得,读红色经典,因时而兴、承古启今,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然的气,能让我们补充营养、汲取勇气、传承精神!”
在程先珏看来,红色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书籍中,更活跃在当代青年的心中,需要用心倾听、积极传播。
※ 书香融入日常生活 ※
程先珏注重平日的阅读积累,这对她的演讲、朗诵、主持等有着许多帮助。“我比较喜欢读经典散文、古诗词歌赋等,常常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也会自己学着创作一些文稿。”程先珏说,“阅读既能磨练笔头,也对口才训练很有帮助。”正因为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程先珏对书籍中的内容理解更加细致,进行二次创作表达时,才能够有更多底气与力量。
“其实,我一直都比较喜欢文学类、诗词类的书,现在,慢慢地也喜欢阅读历史类的书。”在此前实习期间,地铁通勤时间来回有三个小时,程先珏就会在地铁上打开微信读书,《我与地坛》、海子的诗、毕淑敏的散文等,都是在地铁上读完的。这些阅读的滋养,在日常也有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这个寒假,除了过大年之外,程先珏最期待的就是沉下心来,打算读读《乡土中国》《济慈诗选》等。
※ 传承文化感悟校史 ※
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程先珏已经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度过了五年时光。2024年9月,她再次以学生身份“回到”校园,她笑言这是一场重返青春的历程。“SUIBE时光或是限量版的诗行,愿我们尽情挥毫,皆能拥抱盛景,梦想如期盛开。”程先珏曾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可以说,鲜有新入学的研究生能比程先珏更加了解SUIBE。洋洋洒洒8000字的校史讲解稿,程先珏依旧能够倒背如流。自2020年加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源”志愿讲解团起,程先珏还始终肩负着校史文化传播的责任。
彼时正值学校60周年校庆,更新升级后的校史馆敞开大门,将接待大量的访客,大二的程先珏作为新进讲解团的讲解员,在国庆假期内将8000字的讲解稿不仅背了下来,还独立承担讲解接待任务。从小热爱朗诵与主持,大一时加入学校语言艺术团,参与多项晚会主持、演讲比赛、诵读大赛等活动让她处变不惊。这是她调节学习生活状态的最好方式,“仅仅通过诵读一段优美的文字就足以让我‘充能’。”
“直到现在我依旧记得,在试讲的那天,当时的副团长在校史馆门口陪我一遍遍背诵裘劭恒老先生参与东京审判的故事。”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与实战中,程先珏出色地完成了校庆期间的校史讲解工作。
经过无数次校史讲解的磨砺,程先珏顺利接过接力棒,成为“思源”志愿讲解团团长。哪怕是本科毕业后,仍心系校史馆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传帮带”团员,继续发挥余热。
校史记录了上经贸大人在中国“复关”“入世”、浦东开发开放、WTO研究、上海自贸区研究等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在讲述校史故事的同时,程先珏也倍感骄傲,她总是感慨万千,从校史中感悟汲取的力量。
得知校园大师剧《汪尧田》向全校学生公开招募演员后,程先珏也第一时间递交了个人简历,最终在剧中饰演大师汪尧田的妻子、青年费伟倩一角。大师剧谢幕以后,程先珏又报名成为学校“百年党史铸辉煌”专题文献展讲解员,讲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而辉煌的成就。她还通过面试被录用为“恰同学少年”留苏档案见证百年复兴路图片巡回展讲解员、上海鲁迅纪念馆讲解员。
做文化传播使者,携热爱砥砺前行。程先珏说,她是快乐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李蕙兰 何琪佳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