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年职业前景和急难愁盼,浦东这份青联委员报告聚焦新兴领域青年宜居宜业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近日,由团浦东区委、区青联主办的2024年浦东青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议政咨询会暨“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举行。浦东青联各个界别围绕浦东建设上海“五个中心”核心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共形成了13篇调研报告。其中,来自社会组织和新兴领域界别的调研报告聚焦新兴领域青年人才宜居宜业环境,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相关服务的提供与改善提供了相应的对策与举措。
2024年6月至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组织合作促进会秘书长林怡琼代表工作小组,围绕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宜居宜业状况开展专题调研,共计发放并回收问卷878份,40周岁及以下青年群体的有效问卷数达到721份。同时邀请了从事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发现:从学历情况看,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技校)占比较高,分别为27.88%、37.73%;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分别占比14.42%、18.45%、1.53%。但仍有四分之一的调研对象(占比23.02%)对自己的职业稳定性表示担忧(比较担忧、非常难担忧)。
新兴领域青年群体收入情况统计
从问题分析来看,新兴领域青年选择最多的三个主要就业发展问题依次是“学历层次低”“缺少适合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和“技能技术水平低”。这反映出这类青年群体已经逐渐清晰认识到“技能技术水平低”将成为自身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桎梏,但大多数青年并不知道如何跨越这一难题。
牵头此次课题的林怡琼告诉记者,一方面,新兴领域青年中,特别是快递小哥、网约配送员等群体,普遍缺乏职业技能,对自身职业发展长期处于焦虑和迷茫状态;另一方面,浦东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青壮年技能技术型人才,我们应当考虑用职业技能培训将青年职业发展需求和人才供给,地区产业需求和岗位供给进行更加精准的对接,探索同时实现两个维度的供需对接。推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即汇聚“政府、职校、企业、行业”四方合力,充分借助平台企业内部平台,针对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开展产业工人的职业宣传和技能培训,为有意愿转型做产业工人的新就业群体大开方便之门,提供学习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开创职业新天地,同时也为浦东培育更多技能人才。
浦东新区社会组织和新兴领域界别秘书长陈强认为此次调研非常有意义。“我深感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兴领域青年人才在浦东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坚力量,更是未来创新的主力军,他们的满意度和留存率直接影响到浦东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所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扎根浦东,对浦东未来的发展是一件价值无量的事情。”
青联委员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加强政企合作,健全新兴领域青年群体职业生涯指导,以技能培训实现职业转型。进一步打破职业教育的学历“天花板”,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建议加快推进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人才培养梯度体系,疏通不同梯度之间的纵向上升渠道。让有意愿提升学历的新兴领域青年在技能提升的同时提升学历,实现更好发展。同时,做好职业引导和宣传,推动青年群体做好职业规划。目前,社会上仍存在对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认同感不高的情况,建议人社部门加强职业引导和宣传,特别是在新兴领域青年群体中的宣传引导,通过新媒体、技能大赛、参访体验等方式,为有学习意愿的青年群体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以突破职业发展瓶颈。
日前,由浦东青联主办、团浦东区委指导的“建功引领区 助力青公益”2025年浦东青联公益主题活动举行。回顾2024年,浦东青联聚焦强化青年政治引领、动员青年建功引领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持续深化青联改革等重点方面,开展“铸魂”“凝心”“先锋”“活力”“强基”五项行动,使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让青春的朋友圈更大更广、在引领区建设敢作敢为、为青年成长成才破题解题、抓组织改革任务走深走实,扎实推进新时代浦东青联工作行稳致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