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从互联网行业离开当木匠,这位“木系魔法师”再造千年的剑
2025-02-07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 受访者/图

髹漆、古法雕刻,在B站上,从再造春秋战国的越王勾践剑、到明朝的鬼工球,再到还原二次元游戏的种种道具,B站90后up主张楚阳(貓木匠)像一个“木系魔法师”,随心所欲地将一根根木头变成令人击节叹赏的精巧工艺。百万播放量,他用技法书写着木匠文化,更展现着年轻一代木匠人的精神。

  ◆  离开互联网行业,半路出家做木匠  ◆  

“说起进行经历,还挺传奇的。”聊到自己的木匠生涯,张楚阳开玩笑说。前二十多年,张楚阳的人生和木匠这一职业其实毫无联系。作为辽宁沈阳人的他,2009年进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习。2013年,顺着时代风潮,他进入IT业。彼时互联网行业正站在风口上,他带的项目顺风顺水,发展不错。

而转折点,是2014年年底发生,公司老板来和他例行聊明年的规划,问他“想再试试哪些岗位”,张楚阳沉思了一阵,回答说:“我想做一个木匠。”

坐在对面的老板第一反应是“你别开玩笑”,张楚阳却是认真的。小时候,他爱玩鲁班锁、孔明锁,长大后,他喜欢工艺制品。在互联网公司时,他特意淘了一盏用老榆木做的木灯放在办公桌。这盏灯就如一个隐秘的愿望,摆在那里。每次瞧见,他都有种“近乎于恋物癖瞧见了完美东西”的快乐感,只是这盏台灯的开关是廉价的塑料做的,他望着很难受。“要是我是木匠该多好啊,就能改掉了。”这个想法在他脑海里生了根,逐渐演化成心愿,等到那一刻脱口而出,他发现,自己决心已定。

老板给他放了带薪假,叫他休息几个月再回来。然而,这趟外人以为是放松的短暂旅途,却成了张楚阳木匠生涯的开始。“我真的收拾好了行李,走遍大江南北,去拜访那些木匠师傅了。”他笑着说。

  ◆  翻山越岭找师傅,拜师学艺来磨刀  ◆  

“在找到师傅前,我心中对工匠有一幅画面,用锯子去据,用刨子去刨,用凿子去凿,一切都是手工的。”张楚阳说。那几个月,张楚阳背包坐火车,搭公交,靠网上查来的和木匠相关的零星资料,独自从沈阳走到河北,从河南走到甘肃。他是个相当挑剔的弟子,不合胃口的手艺风格,他不要,用机器操作的师傅,他也不要。

在福建安溪县凤城镇,他找到了一位他心心念念的木雕师傅,手艺好,风格也对。但对方不愿意见他,更别说收他为徒。张楚阳很执着,他在当地一家小酒店等了七天,大概是从没见过这么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师傅答应和他相见,这一见,两人相谈甚欢,拜师也就成了。

张楚阳与师父

张楚阳的师傅已经很久没收徒了。“做这行在古代很累,现在也一样,不是靠热爱,大多数都坚持不下来。”张楚阳解释。过往很多徒弟坚持不了离开。因为木匠入门,光说磨刀这件事就能拦住很多人:磨刀是有讲究的,要磨到一定程度才拿去敲木头。刀的角度、力气都有掌握,一旦不对,一敲可能就崩齿或者断掉,就要从头再来。一个小板凳,几个磨刀石,一盆水,在工厂里能一待就是一天。到了深夜,人沾水一天的手像泡了几小时的澡堂,变得很皱,磨刀石上铁屑乱飞,手指跟着搓了一层,与坐办公室的环境不可相比。

可张楚阳是个异类。辛苦的环境并未让他打退堂鼓,反而使他对自己生气,产生了一种执念。怎么这都磨不好?那就反复磨,直到磨出为止。“师父送了我一套刀,一套刀共一百多把,最开始我开刃,做比如六百目、一千目抛光。每一个磨刀我一两分钟,这么多磨刀可能十分钟就过去了。一共有一百多把刀,一天可能就磨一遍。”他回想道。

“现在我听声音就能知道一把刀有没有磨对。”他形容,那是一种悦耳的声音。而一旦磨刀这一课过了,其他的也就轻松了,锯子、刀刃、凿子,原理都与磨刀相似。再做其他的,都靠“熟能生巧”四个字。就拿刨子来说,他表示:“我做的刨花又长又直,薄如蝉翼,能透过去看报纸。”

  ◆  再造千年勾践剑,一年苦工克难关  ◆  

冰墩墩

“最开始的视频就是随便做着玩的。想给我家猫做点玩具,后来赶上北京冬奥会,全民做冰墩墩。朋友叫我也试一试,我做了之后上传,结果大家都很喜欢。”传视频到B站,张楚阳最初只是为了好玩。此后,他又试着做了不少,都获得不错的反响。逐渐,做真家伙的念头上了心。

一次,他看央视的《国家宝藏》讲解越王勾践剑,这把家喻户晓的名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它的千年不朽、11个同心圆、菱形暗格等等,无不引人瞩目。而这些引起了张楚阳的兴趣:“在学徒时,许多技艺我只听师傅讲,却早已失传。我作为一个木匠,很想用古代技巧,将这些老祖宗的好东西留传下去。”

鬼工球

造一把千年的剑,听上去像异想天开。“越王勾践剑有什么难点?它全身都是难点。”张楚阳笑说。光是筹备,他就花了一年的工夫。而筹备,主要是通过造其他制品,为技术做铺垫。张楚阳还原过明朝流行的“鬼工球”,做了个手工车床,通过这次试验,他发现做越王勾践剑是可行的;又做蝴蝶发钗,专门镶嵌勾践剑需要镶嵌的绿松石。一个一个攻克难点,有把握以后,他才开始了正式制作。

制作的越王勾践剑细节

“剑鞘我用了非常传统的古法髹漆工艺,这种工艺十分耗时,因为要做二十层,打底半年起。”张楚阳以木剑还原勾践剑,而花的最多的心思,是在剑鞘上。他希望剑鞘能达到“如镜面似玉”的那般惊人质感,要如古人所说的“漆黑”般震撼。为此,他特意选用大漆这种“娇贵”的材料作为材料,它要求温度和湿度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满足要求,张楚阳专门替其打造了桐木箱用来储存剑鞘:“因为有些环节没法返工,哪怕有一个褶皱,或者说是湿度、温度不对,剑鞘就会报废。”

工作照

这一年里,他一面做剑鞘,一面剪辑视频。一旦进入工房,戴上围裙,就会流连忘返,忘了吃饭喝水。最长的一次,他在工房待了四十多小时。“有时是某个环节特别难,怎么都做不好,有时是成功了非常兴奋,觉得别的根本不重要了。”他说。在这种痴迷程度下,他成功地以“木匠的语言”“木匠的技巧”,呈现出了原本是“青铜器工艺”的勾践剑。

制作的越王勾践剑细节

  ◆  今人传承照古人,匠艺匠心记传统  ◆  

B站主页

2024年下半年,张楚阳在B站放出了长达40分钟的制作勾践剑的视频,获得了300多万的播放量,评论区一片惊叹之声。而在此之前,他已在B站发布了20支视频,都颇有关注度。他的这些视频,既有不少围绕传统文化的作品,亦有不少和游戏或二次元相关的作品,如大热国产游戏《原神》《王者荣耀》等。

“传承最重要的是年轻人能喜欢,不然的话就青黄不接。所以我也想尽可能做一些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东西。”他直言说。

做这些相对轻快、轻松的活儿时,和面对复原作品的谨慎不同,张楚阳会适当运用一些现代技术和材料:“做《原神》里角色纳西妲的神灯,我用了磁悬浮,并进行了电路焊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理工科知识,给作品增加了一番特色。而在材料上,他也不再止步于传统的髹漆工艺,还会尝试合成树脂或工业的喷涂材料,进行一些更现代化的处理。“比如说能亮闪闪的材料,或者说能变色、表面上能发出特殊的光泽的材料,我也会进行积极尝试。”他说。

而这些尝试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除了几十万至百万的播放量,评论区里,有人留言夸他厉害,还有人跃跃欲试,自己买了木头请教他做法。甚至有人看了视频,马上拿起工具,晒自己锻刀金属切割的照片,引得评论区纷纷叫好。而这种众人对木工的喜爱,正是张楚阳做视频的期盼之一。

张楚阳与勾践剑

“等我五六十岁,变成了一个老木匠,我想在我粉丝或者喜欢我手艺的人里挑一些好苗子,教两个好徒弟,这样才是完整的传承。”虽然张楚阳才三十而立不久,却语气颇为伤感地展望好几十年后的事。这种展望,是源于他对当下技艺传承的挂记。千年以来,有许多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也有许多技艺因种种原因遗失在历史长河里,为此他感到十分遗憾,他回忆道:“比如在唐朝盛极一时的金银平脱工艺,在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如今在国内失传,却在其他国家有传承。”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尽管相隔千年,我所在的工房,我推的每一下刨子,每一个工艺,甚至是工具,都是和古人一样的,甚至是古人直接留给我的。”张楚阳希望,借着自己的手,将古代匠人积累了千年的独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好传统传承下去,让好东西不断、不丢。

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