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上海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2025-02-13 文教

普陀区洵阳路小学学生登上“寻阳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2018年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上海始终把基础教育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持续深化改革,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向“上好学”“学得好”转变的美好愿望,让一流的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为教育强国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 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上海依托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立足基础教育各学段多样化特征,深入实施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坚持打好政策“组合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久久为功。

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利用沉浸式学习空间开展互动体验教学

崇明区合兴中学学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活动

2018年7月,闵行区颛桥中学被列为上海市百所“强校工程”实验校。在市、区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颛桥中学“大刀阔斧”打出了一系列内外兼修的“组合拳”。

为实现办学质量的“破局”和“突围”,颛桥中学重点加强队伍建设,校长李卫军提出了“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守正出新”的颛中精神,乘着“强校工程”的东风,3名教师加入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5名教师加入“双名工程”种子计划……学校还借助颛桥镇学区化办学、闵行中学教育联盟等平台,广泛开展教研组结对、课堂教学研讨、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丰富教师的教学体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闵行区颛桥中学民乐团展示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学校要求教师以“五精”(备课精细、上课精彩、辅导精心、作业精致、检测精准)为基准,在课前落实备课“四有”(脑中有标、眼中有人、心中有术、手中有本),在课上执行教学“三激”(激发兴趣+情感,激活问题+课堂,激励探索+创新),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同时,依托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市宇航学会等资源,推出了以“北斗航天梦——颛星创客空间”为主体,以航天种植、航天科普、航天模型、航天绘画为四翼的“一体四翼”航天特色课程。

短短几年,颛桥中学实现“逆袭”,荣获闵行区办学绩效评价综合发展奖一等奖,并荣获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诸多荣誉,成为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金山区亭林小学课后服务“小菜园,大丰收”

六年来,上海持续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力度进一步增强,连续实施两轮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142所郊区学校取得明显成效,第三轮结对将覆盖67所郊区校,紧密型学区集团达到148个。出台《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市级新优质项目学校增至162所,增量重点向相对薄弱地区倾斜。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推动两轮207所学校提质办学,持续做强“腰部”。面向乡村小规模和寄宿制学校开展乡村温馨校园建设,优化小班化教学。城乡、区域、校际和群体差距不断缩小,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自2014年全市所有区县一次性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后,2024年6个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10个区接受实地验收并得到充分肯定。

  == 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  

2018年,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海大附中”)成为浦东第一所获上海市教委命名的市特色普通高中——以“航海文化教育”为办学特色。

校长马淑颖介绍说,学校的“航海文化教育”致力于让学生成为具有航海精神的自强者、坚毅者、合作者与创新者。学校以航海文化为主题,打造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有机融合的特色普通高中,希望“航海精神”能够陪伴学生在人生“航道”上行稳致远。为了使航海文化和航海精神深入每一个师生的内心,学校把课堂搬到了山海间,让师生带上项目出海远洋。每次研学都伴随着课题任务,希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拓宽眼界,在合作探究中培养综合素养。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师生赴“雪龙”号参观学习

作为沪上唯一的“航海文化教育”特色高中,在海大附中,学生们和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已经成为日常。每年,上海海事大学的航海专家和教育学者为附中开设特色讲座、开发特色课程,向附中学子传授航海文化知识和技能,激发航海志趣与热情。依托高校师资,学校开发了一系列航海文化课程、航海创新实验室课程,每年都开设近10个航海类科技社团。“航海”让这所有80年历史的老学校焕发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为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上海坚持办好各类高中,形成与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相匹配、与上海城市定位相适应,理念先进、实践创新、特色多样、品质一流的普通高中发展新常态。编制《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课程实施监测与发展性督导,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引导高中学校不断寻求内涵突破。连续实施两轮“特色普通高中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了90余所市区两级项目学校,带动全市30%的高中特色办学,评估命名20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涵盖人文、科技、语言、艺术、理工、金融等多个特色领域,普通高中教育由分层发展逐步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的格局转变。

  == 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  

在学前教育方面,上海大力推进优质普惠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立法,持续抬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底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3%,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占比80%。全市幼儿园班额达标率达97%,幼儿园教师接受专业教育的比例为98%,至少配备1名高级教师的公办园占比73%。高质量幼儿园建设全面推进,师幼互动、科学保教、幼小衔接和户外两小时活动等实施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4个区通过教育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实地验收;2024年又有5个区接受实地验收并得到充分肯定。

上海学前教育学院附属青浦第二实验幼儿园户外活动现场

杨浦区翔殷幼稚园幼儿游戏活动

而在特殊教育方面,深化优质融合发展。切实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权,优化各学段招生入学综合评估机制,建立数字化医教结合的“一人一案”。率先成立省级自闭症儿童教育指导中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自闭症儿童特教学校,举办首届长三角自闭症儿童教育研讨会。率先在省级层面发布“基础教育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指南”,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和专职特教教师配备率明显提升,融合教育得到有力推进。

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近年来,上海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抓牢基础建设、师资队伍、数字赋能、对外开放等关键环节,不断夯实基点,完善综合治理体系,确保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支撑有力。

上海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五项标准”,积极推动校舍、装备、经费、师资、信息化环境等高水平配置,保障学生体育、艺术、实验实践等教学及活动需要;2022年以来重点开展厕所改造、无障碍设施建设、普通教室空调安装和跨学科学习空间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设高质量条件保障。

同时,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空中课堂”资源建设,并率先将“人工智能基础”定为地方课程,不断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扩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覆盖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受访者/图

编辑:李宇婷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