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过江,不再是一道难题!记者直击复兴东路隧道开启“夜间模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施培琦/图、视频
“慢一点,慢一点,时速15公里啊!”守在道旁的交警不停地提醒着鱼贯而入的骑手们。2月16日晚上11:00,上海第一条夜间可通行电动自行车的越江隧道正式启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前往现场直击时看到,不少外卖骑手早早地便已等候在隧道口,11点一到,大家欢快地驶向幸福的彼岸。
◆ 骑手们早早等候安全便捷过江难掩喜悦 ◆
2月16日起,每晚11:00至次日凌晨5:00,经改造后的复兴东路隧道上层将专门开放供电动自行车通行,下层供机动车通行。复兴东路隧道将成为上海第一条可通行电动自行车的越江隧道。
晚上10:30,记者到达光启南路与复兴东路交叉口时,相关部门已经设置好路障,黄色隔离栏杆将横向放置,阻止机动车进入上层隧道,路段前方放置交通锥形筒,引导机动车进入下层隧道。此时,“机动车请走下层隧道”的灯牌也已经亮起,隧道口竖起了两块路牌,分别写着:浦西方向(辅道)、浦东方向(过江)。
与记者一起等候在隧道口的,还有不少翘首以盼的骑手,他们整齐地排着队,耐心等待着11:00的到来。以往由于浦东和浦西间缺少便于跨江往来的非机动车道,有的外卖员、闪送员以及通勤者夜间会骑着电动自行车铤而走险违规“上桥入隧”。“现在方便又安全,以往总是提心吊胆。”小哥们的笑容始终浮现在脸庞。
饿了么骑手小丁晚上10:40就已经等在了隧道口,他刚送完了外卖,打算往浦东方向回去,宁愿在这里等20分钟,也不去坐轮渡。“因为今天晚上是第一次。”他想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
美团骑手小滕也一直等在隧道口,同城配送晚上的单价高有奖励,他有时候会抢几单,今后浦东到浦西晚上通行方便了,也扩大了他同城配送的选择面。
面对即将开放的隧道,滴滴代驾的小黄难掩脸上的喜悦,平时他需要骑电动自行车过江提供服务,现在“又方便又安全。”
听说复兴东路隧道夜间将向电动自行车开放,滴滴驾驶员贾师傅认为只有这个时间段开放,对于机动车影响不大,因为夜间车少,过江的也不多,“但是晚上轮渡结束后,电动自行车就没法过江了,以后他们晚上也可以过江了。”
◆ 各部门多项措施确保夜间隧道过江安全 ◆
“我们公安交警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确保夜间隧道的过江安全。”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路设处李根警官介绍说,“首先我们在远端就对机动车进行分流引导,我们在远端的多个入口都做了多级的引导标志,提醒机动车驾驶员选择下层隧道过江,通过物理隔离设施的摆放,来确保机动车仅能通过下层隧道过江,同时也对上层隧道的入口做了隔离,来确保电动自行车进入隧道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道路养护单位也行动起来。“机动车的牵引与电动自行车不同,我们在隧道口专门配置了电动自行车专用的平板牵引车,同时我们也配备了充足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以便第一时间能够高效应对突发情况。针对冰雪天、大风暴雨,以及电动自行车事故情况,也制定了专项应急预案。”隧道股份城市运营复兴东路隧道项目负责人苏喆表示,“前期我们也充分开展了应急演练,在后期运营过程中,我们将加强视频巡视和车辆巡视的力度,来确保电动自行车通行安全,为市民提供一个更加便捷舒适的通行环境。”
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针对复兴东路隧道夜间通行电动自行车,改造工作主要分为隧道内和隧道外:隧道外打开了相关入口,将慢行通道打通,同时还优化了交通标志标线;隧道内则通过增设限速的标志,提醒电动自行车按照要求限速越江。此外,还在隧道口增设了红绿灯,用于指挥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交替通行,避免车流交织。
浦东一侧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不同的改造。浦东隧道入口所在的张杨路全天禁止非机动车通行,因此张杨路以及周边的标志都进行了改造,现已将张杨路做成一个可变车道,每晚11:00至次日凌晨5:00,最右侧的一根机动车道临时改成非机动车道,供电动自行车进入隧道,同时设置了可变车道情报板和交通信号灯,并在周边进行了引导标志改造。
需要提醒的是,复兴东路隧道夜间仅允许电动自行车通行,电动自行车在通行时需严格遵守15公里每小时的限速规定,服从现场管理员指挥,并按照标志标线指示行驶。禁止机动车、摩托车(含轻便摩托车)、其他非机动车(含残疾人专用车、自行车、共享单车、滑板车等)和行人通行。这主要是因为隧道坡度较大、坡长较长,下坡时一般自行车无法刹车控制速度,上坡时需推行上坡,不具备正常骑行技术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复兴东路隧道原本就设有24小时值守的调控中心,如今电动自行车可通行后,运行管理尤其是应急救援工作面临新挑战,已进行优化调整。
市交通委方面表示,此次复兴东路隧道的改造,是慢行交通体系优化的重要试点,开通运行后还需跟踪评估运行情况,重点关注车流量变化、安全通行情况以及周边通道指引的合理性,积累非机动车越江通行管理经验,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进隧道还是直行?”复兴东路隧道上层入口处,夜间打开绿化带作为电动自行车入口,交警拦下每一个经过的骑手进行指引,注定这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施培琦/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