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半年的一场视觉盛宴,陈逸飞各时期代表作齐聚上海
2025-02-18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吴恺/图、视频

作为近年规模最大的陈逸飞回顾展,“时代逸飞:陈逸飞回顾展”4月26日将在浦东美术馆揭幕。陈逸飞各个时期几乎所有重量级作品,届时都会汇集于上海。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独辟蹊径,强调“时代”二字,既彰显了陈逸飞领先其时代的前瞻性与创新性,也揭示了他对当下社会文化格局的塑造。展览中,作为电视剧《繁花》的“彩蛋”之一,《仕女与鸟笼》将亮相。

  ※  陈逸飞作品与时代同行  ※  

一晃之间,2005年4月10日去世的陈逸飞,离开这个世界已经20年了。陈逸飞去世时,青年报记者也曾参与报道,目睹了当时整座城市对于天才艺术家离世的震惊和悲痛。20年间,世间发生了很多变化,但陈逸飞的艺术地位不变,人们对其作品的审视甚至于可以说是日久弥新。如此,才有了这次立意新颖高远的陈逸飞回顾展。

本次展览学术总监、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按照陈逸飞艺术的发展,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聚焦于陈逸飞早期创作与第一阶段的经典作品。观众将感受陈逸飞的浪漫和英雄主义情怀,他对崇高与美的追求。这部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黄河颂》。那种浪漫的现实主义色彩,直到今天都会给人扑面而来的心灵涌动。也是在这一时期,陈逸飞的经典作品《踱步》诞生,这说明他开始反思。

第二板块呈现陈逸飞第二次重要的心灵成长和绘画上的突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段时期他去了美国,几乎走遍了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令他尝试新的突破。这一阶段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水乡系列”。他在不同的文化之中找到自己的独特表达,并以水乡系列和音乐人物系列赢得了世界艺术舞台的认可,成为两种文化之间的心灵之桥。

第三板块展现陈逸飞回到上海,发展海派绘画的成熟期。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包括“仕女”系列和“西藏”系列,不仅开拓了技法,更在题材与媒介上有了新的突破。陈逸飞所创造的海上风华,是再一次拥抱了时代之后迸发的惊人光彩。电视剧《繁花》的“彩蛋”之一的《仕女与鸟笼》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那幅著名的《玉堂春暖》。

最后一个板块讲述陈逸飞充满传奇的上海故事。此板块涵盖了艺术家在电影、时尚、媒体等领域的创新尝试,展现他如何将自己的艺术语言拓展至绘画以外的多个维度。在这里,观众将与陈逸飞所创造的“大视觉时代”相遇,沉浸式地感受他所创造的杂志、他的服装品牌、他的“逸飞之家”、他的公共雕塑作品等等。

  ※  远在伦敦的《我的邻居》重回上海  ※  

展览将陈逸飞的艺术创作放到整个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来审视。从红色经典到都市叙事,从东方意境到国际视野,他的创作始终走在时代之前,他的艺术生涯也跨越了时代的变迁。陈逸飞毕生的开拓性实践对整个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依然有着深刻的启发性意义。

2月17日在展览的预热现场,陈逸飞的四幅代表作《黄河颂》《开路先锋》《仕女与鸟笼》和《我的邻居》率先亮相。据悉,目前陈逸飞的作品分布在世界各地,而要将这些代表作汇聚于上海,主办方花费了大量精力。

《开路先锋》借展自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创作于1971年,是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创作的第一幅工业题材绘画,被认为是他早期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红色文化的经典之作。《黄河颂》是陈逸飞基于钢琴协奏曲《黄河》所绘制的著名红色主题油画,于1972年完工,现由泰康保险集团收藏。它不仅是陈逸飞所有红色绘画中最具历史重要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其整个职业生涯中的代表作。

私人收藏的《仕女与鸟笼》,就是曾在电视剧版《繁花》中惊艳亮相的作品。这幅画创作于1992年,是陈逸飞归国后“海上旧梦”系列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最为难得的是《我的邻居》此次重回上海。创作于1996年的《我的邻居》,由私人收藏,多年来一直保管于伦敦。这件作品描绘了陈逸飞祖宅的一隅,承载着艺术家对故乡深切的回忆和情感。在本次展览中,它再次回到上海,不仅是作品的“归家”,更象征着陈逸飞艺术精神的回归与延续。

据悉,陈逸飞回顾展也是浦东美术馆年度首个重量级大型艺术展览。在浦东举行陈逸飞回顾展,也是基于陈逸飞对浦东的深情。他深度参与了改革开放后浦东新区的建设工作,牵头规划了多个位于浦东的公共艺术项目。其中,坐落于世纪大道的《东方之光》以古代计时用日晷为原形,如今已成为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雕塑之一。他还参与到城市文化的顶层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前期策划。浦东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见证了陈逸飞的艺术实践,也为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记者了解到,展期中,位于美术馆四层的数字体验中心还特别呈现与陈逸飞相关的杂志、回忆片段、物件、珍贵视频等内容;二层报告厅内则将放映陈逸飞导演的电影剪辑版,以及相关的历史影像资料。另外,本次展览也有望与2025年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惊喜联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