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赏梅时,上海这个赏梅胜地一步一景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春意盎然,暗香浮动。2月18日上午,2025年上海环城绿带建设30周年回顾活动暨闵行区莘庄梅花展在莘庄梅园开幕。“行走的椅子”艺术快闪、“梅香鸟韵”摄影艺术展、赏梅路线打卡集章……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市民朋友在梅花林中共享环城绿带之美。
说起上海的老牌赏梅胜地,相信不少人第一个会想到的,就是历史悠久的莘庄公园了。2011年,“莘庄赏梅习俗”列入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莘庄公园相比,建成于2015年年底的莘庄梅园虽然年轻,但也别有一番滋味,是上海不可多得的精品梅花聚集地,按照梅花泰斗、中国科学院陈俊愉院士的梅花分类系统11大品种群规划种植,植有梅花1000余株,集梅花研究、栽培、观赏为一体。
活动中,在上海神洲绿化公司的工匠师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步一景的梅花栽培园参观,从早开的到晚放的,从单色的到复色的,每一种梅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这里,记者遇见了莘庄梅花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徐昶欣正带领着00后徒弟舒涛一起,为莘庄梅园的一大特色梅花品种:垂枝梅做嫁接。出生于1987年的他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整整7年了,在他看来,虽然莘庄梅园和莘庄公园都以梅花为主题,但各具特色,“莘庄公园凭借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更显古朴典雅;而莘庄梅园则以崭新的姿态、广阔的梅林,更具现代气息。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传承传统技艺,我也在不断尝试创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欣赏到梅花的独特魅力。”
说着,徐昶欣带记者来到一盆景前,那是他几年前从莘庄公园移植过来的游龙梅老梅桩,经过他的精心养护,被赋予了鹿首的形象,花瓣层次分明,花蕊娇艳欲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你看,枝干的一个曲折就意味着一年,通过观察形态,可以领略到梅花傲骨铮铮的精神风貌,品味其清雅高洁的品质。”
梅花年年开,岁岁都不同。据介绍,今年莘庄梅园的龙游梅数量由原来的9棵增加到了15棵,蜿蜒盘旋的枝干,犹如灵动的草书。当记者问起莘庄梅花技艺最大的特点是,徐昶欣说,一是对盆栽的不控水,二是对地栽的重修剪,“以面前的这盆龙游梅为例,虽然通过控水的方式可以让它增加花芽的数量,但是相对的,叶芽就会有所减少,从可持续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并不长久,对于植物消耗比较大。我今年准备尝试一下把陶粒铺在盆底最下层做疏水层,然后再改一下盆土配比,这样子的话,透气性也有了,保水保肥性应该也会有所提升。另外,去年,我们发现有些地栽梅花即便枝条特别粗壮,它也不发芽、不发叶,所以,我们今年想更新一下养护的方法,尝试找到花芽跟叶芽的平衡点,让它全年都保持比较强劲的长势。”
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这对师徒的手上早已长满了老茧,徐昶欣说,最艰苦的还是冬天,一棵垂枝梅平均要嫁接四五十根枝条,耗时一天到一天半,所以一上树起码就是半天,在寒风中作业,双手经常冻到麻木。但是因为热爱,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乐此不疲,“希望徒弟可以早日出师。我发现,现在前来观赏梅花、钻研梅花的,往往都是爷爷奶奶辈儿的,亲子家庭多半是凑个热闹,走马观花,这非常可惜,所以我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科普和文创工作的进一步开发上,就比如,今年我们会第一次尝试将掉落的梅花都收集起来,做成各种形态的作品,为之后的科普也做好铺垫。”
记者了解到,闵行区自1998年开始启动外环绿带(闵行段)建设,历经30年磨砺,已建成8座环上生态公园,包括莘庄梅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梅陇生态公园等。此次选取莘庄梅园作为上海环城绿带建设30周年回顾活动的首发站,是因为梅花作为岁末年初绽放的花卉,不仅象征着高洁与坚韧,更是大自然冬去春来的信使。梅花展不仅是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赏梅、品梅的绝佳机会,更是展示闵行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据悉,本次梅花展将至3月12日。除了主会场莘庄梅园之外,还有莘庄公园和蔡兵美术馆两个分会场,以梅花为媒,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生态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