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所小学课间10分钟增至15分钟,“加长版”课间都玩些什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这个新学期开学后,黄浦区董家渡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学校的课间10分钟变成了15分钟,而且多了好多好玩的项目可以在“加长版”课间玩。为什么要把课间10分钟拉长至15分钟?每个课间增加的5分钟从哪里来?“加长版”课间能玩些什么?2月18日上午,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来到董家渡路第二小学一探究竟。
增加的5分钟从哪来?
优化空余时间,不影响学生作息
“铃……”上午9点50分,随着第二节课下课铃打响,董家渡路第二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上午的第二个课间休息,下课铃还没响完,6楼的护导老师汪洋已经出现在了阳光乒乓球场的门口,很快,高年级的不少同学就结伴来到球场切磋球技。而在楼下,低年级的学生也伴着铃声奔出教室来到操场上,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玩了起来。
一年级学生沈懿嘉在两个同伴的“保护”下踩着平衡车不断向前,二年级学生徐奕晞和小伙伴欢快地玩着跳绳,好几个不同年级的孩子在护导老师的帮助下一起“打地鼠”,旁边的充气拳击台也围满了学生,整个操场上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上个学期结束时,我们就对北京等地开展课间15分钟的情况进行了学习,并在寒假期间酝酿方案,改了好几稿之后,于2月17日开学首日开始实施。”董家渡路第二小学教导主任王卫民拿出了一张这个学期的课表,上面显示,上午的第一节课是8点20开始。他介绍说,学校早上7点50分开校门,8点10分左右学生进校结束,原来每天的第一节课是8点35分开始,这期间的25分钟学生基本在教室里休息调整。“我们观察下来,这段时间有点浪费,所以就把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提早到了8点20分,而‘多’出来的15分钟就可以给上午的3个课间每个增加5分钟,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作息(时间),也不影响老师上课。”
王卫民介绍说,下午1点35分开始的3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不变,第二个课间增加了5分钟,第七节课和课后服务的时间相应顺延了5分钟,但课后服务结束的时间没有变,“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和原来一样。”他表示,每个课间增加5分钟后,搭配30分钟的课间大活动及每天的体育课、体活课,全校学生每日在校体育活动时间达到了140分钟。
“加长版”课间怎么玩?
设置多项活动,后期学生可“自荐”项目
课间休息时间拉长了,如何让学生在课间玩好?学校老师们又动起了脑筋。针对学校地处黄浦老城厢、活动场地有限的情况,学校对现有资源进行了规划盘整,把操场、智能运动室、屋顶阳光乒乓球场、图书馆等在课间悉数向学生开放,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课间休息方式。
“初期我们根据孩子们可能喜欢的项目采购了多种活动器材,后面还将根据学生玩的情况不断更新(器材),以后还会征询孩子们的意见,让他们推荐喜欢的项目。”王卫民介绍说,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对充气拳击台兴趣浓厚,尤其是高年级同学,玩得不亦乐乎,供不应求,“当天我们就下单‘补货’了。”
除了各种活动项目,课间15分钟,学生也可以就近在教室门口的走廊上玩弄堂游戏或远眺放松。喜静的同学则可以去校图书馆的“豆豆故事坊”听歌听故事,也可以在操场边晒太阳边聊天。开学第一天,有少数同学课间在教室里“刷题”,被老师劝出去玩。而开学第二天,课间各个教室里已基本“空荡荡”。为了鼓励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活动起来,学校还计划推出“打卡积分”,用评价导向引导学生“玩好”。
学生课间都出来玩,安全如何保证?为此,学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在选择活动器材时,首先确保安全,为了测试是否安全,寒假期间老师们反复研究,每一种器材都组织师生一起反复试玩。而除了器材设施,课间休息时间,老师们也轮流“上岗”,总护导、楼面护导、班主任、体育活动课老师等各司其职,做好活动巡视、安全管理、器材使用指导等工作,并形成相应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对老师来说,护导工作是‘加码’了的。”
小规模学校先行先试
小小改变成就孩子健康成长的未来
课间休息从10分钟到15分钟,虽然是个“小切口”、具体的小问题,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延展的是“五育”的形式和内容,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去年秋季学期,北京、福建等多地就已将课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今年春季学期,江苏、湖南、海南等多地也宣布延长课间。记者了解到,去年上海市教委已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试点开展,此次董家渡路第二小学的尝试,是“15分钟课间”在上海的先行先试。
“我们希望一踏进校门,就能感受到生机勃勃,学生能不由自主地欢笑、奔跑。”校长孙琼说,董家渡路第二小学是一所小规模学校,全校目前274名学生,开展试点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先行先试摸索一套(经验),抛砖引玉。”她表示,拉长课间休息时间,不仅是全面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也是落实学生体质强健计划,让“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真正在小校园里落地。“我们所做的小小改变,成就的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未来,我们希望在轻松愉快的课间休息氛围中培育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