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专柜正品”竟是假货?上海警方破获特大网络售假案涉案金额超2000万
2025-02-20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海外专柜正品”等渠道来购买进口商品,一些不法商家却悄悄混入其中,开始兜售假货,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严重影响了平台的信誉。

近日,上海静安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特大跨境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目前,以匙某、李某为首的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海外正品”竟是假货 ※  

2024年8月,上海静安警方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在某网络平台的一家“海外专柜正品”海外专营店网店里购买的多个品牌的服饰均疑似假冒。经鉴定,涉案商品确系侵权产品。警方随即成立办案专班展开调查,发现该店铺宣称“海外直邮”,实则通过广西、广东两地的仓储物流基地境内发货。

经侦查,该团伙采用“双公司运作”模式:由李某实控的深圳某进出口贸易公司负责注册海外专营店铺及仓储物流,匙某实控的广州某品牌代理公司专司直播引流与售后服务。进一步调查发现,该犯罪团伙还实际控制着5家海外专营店铺,专门以“海外专柜正品”名义销售假冒商品,价格约为市场价的7折。

  ※ 境内制假跨境洗钱 ※  

“该案呈现出犯罪网络跨地域、售假链路长、主观故意认定难等特点”,静安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张臻峰介绍。为让“进口”商品更逼真,该犯罪团伙将境内生产的假冒品牌服饰包装成“进口正品”,通过多种渠道运送至香港、澳门等地,再通过关联公司报关入境,并为假冒服饰缴税,以此获取进出口单据,主流电商平台实施规模化网络销售,同时利用企业对公账户实施资金转移,形成了“境内制假-跨境洗钱”的犯罪链条。

面对电子证据碎片化难题,静安警方专门走访多家电商平台,依托企业提供的数据模型,对30余万条交易记录进行碰撞比对,最终成功锁定关键资金链路。此外,经查证,以匙某、李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曾多次因违规经营被平台处罚,但其通过不同的关联公司“改头换面”,重新经营,这成为了其“知假售假”主观故意的关键证据。

  ※ 跨省联动精准收网 ※  

2024年12月12日,上海静安警方在广东、广西当地警方的支持配合下,同步对该犯罪团伙多个窝点展开收网行动,抓获以匙某为首的10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假冒品牌服饰2万余件,查封5处仓储窝点。目前,犯罪嫌疑人匙某、李某等10人均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涉案直播团队在明知店铺存在售假“前科”的情况下,仍持续为其提供带货服务,目前相关主播团队已被列入重点打击对象。同时,办案专班已展开对嫌疑人制假渠道以及资金结算方式等线索的深挖扩线,为后续对制假工厂和提供洗钱业务的地下钱庄实行全链条打击。

根据刑法第214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且违法所得巨大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电商平台进一步强化资质核验机制,消费者在选购“海外商品”时应认准官方渠道,避免落入“低价正品”陷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