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实干家|只用了38个昼夜就让模速空间可拎包入住,背后的团队是如何做到的?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位于徐汇滨江的模速空间是市区共建的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依托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扎实基础,围绕市委“全力打造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和产业生态形成的试验田、孵化器”相关要求,以“十百千万”为总体目标,模速空间团队在无任何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创新作为,努力将人工智能产业的蓝图逐渐落位为现实。
模速空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离不开背后团队的作用。谈及这一年多来的工作,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晶晶有感而发,“我们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从“施工图”到“实景画”
38个昼夜让空间从毛坯到可拎包入住
据杨晶晶介绍,自2023年9月揭牌以来,模速空间团队只用了38个昼夜就让模速空间一期近万平方米空间从毛坯状态到让企业拎包入住。
为了缩短工期,建设团队通宵达旦,工作至凌晨是常态,团队成员见过徐汇滨江最美的初阳,也感受过龙台路最有氛围感的雨夜。建设过程中,时任项目经理因身体原因动了手术,即使在医院,他仍时刻关注建设进度,远程调度、线上协调,确保工程按时交付。
目前,模速空间已推出6万平方米载体,五期同步建设中,未来将加快建成1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通过大规模的空间布局,吸引优秀的创新主体入驻,满足从初创团队到成熟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坚持载体建设与产业招引同步,模速空间团队梳理对接大模型产业头部企业及新生市场力量,指令下达后,专班4位成员快速响应,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当天即刻起航。100天的时间里招引大模型企业超过50家。
揭牌一年多来,模速空间已集聚百余家大模型创新企业。以“模速空间”为范本,撬动西岸大模型科创街区160万平方米载体产业升级,打造产业发展“核爆点”。以模速空间为核心,2024年10月,产业生态集聚区升级“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先导区”,截至2024年年底,区域已有255家大模型企业、34个备案大模型、100余家投资机构成功落地,进一步推动建设全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地。
作为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团队成员始终以企业需求为中心,提供“管家式”服务。有一家入驻企业担心因研发和制造主体不同,可能出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得知这一情况后,团队成员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对接区市场监管局,提前化解企业经营中的潜在隐患;大模型是一个新兴产业,很多入驻的初创企业面临着人才招聘的难题,为此由徐汇区委组织部牵头,团队成员带着企业一起去清北、中科大等知名高校进行招聘路演,线上线下共收到4000多份简历,为企业招智引才,发出“模速”声音。
从“全要素”到“新范式”
以创新范式提供专班式服务
模速空间团队紧扣大模型行业痛点,致力于解决大模型创新企业最实际的发展需求。以功能平台夯实要素保障,打造包括算力调度(9大算力合作伙伴、超5万张卡,全区规划30EFLOPS算力资源)、开放数据(依托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Datalab、市级语料运营公司库帕思科技,2025年规划2000TB高质量数据)、金融服务(52家投资机构入驻,全区超千亿规模基金,包括600亿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金,225亿上海市人工智能母基金,200亿徐汇资本)、合规指导(上海首个线下大模型合规指导服务中心)等在内的全要素功能平台,后续还计划深化评测服务、出海服务等平台建设。
在此基础上,模速空间团队以创新范式加强服务能力,提供专班式服务,为每家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1v1跟踪走访+政策申报辅导+靶向资源匹配”。一年来辅导入驻企业申报市区产业政策近百家次、申报金额超亿元;首期聘任12位大模型领域专家组成导师团,为入孵企业提供技术科研、风险投资、创业实践等方面辅导,社区涌现出一批引领产业创新和塑造未来趋势的潜力独角兽企业。
从“聚热度”到“建生态”
35岁以下青年占比高达77%
不仅如此,模速空间还推出全矩阵品牌,以“365天不落幕”为目标,打造包括公众号、线上社区、品牌播客(模速校友会,最高排名喜马拉雅新品榜第4)、品牌活动(全球顶尖高校校友日)、旗舰节目(SMG全国首档AI应用竞演节目《未来中国》AI季)等在内的立体式品牌宣传矩阵,积极参与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高能级活动筹办,围绕高平台、高学历、高视野的“三高”人才凝聚引领,累计组织开展超过300场生态活动,从“技术秀场”到“国际声量”,为入孵企业提供媒体曝光和宣传展示窗口。
针对大模型技术落地难点痛点,模速空间打造双循环生态,对内支持空间内企业交流合作,集聚大模型产业“上游基础层、中游模型层、下游应用层”全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飞轮式发展格局;对外联合产学研资组局,链接五大基模、大型央国企等,组织供需对接活动近百场,支持入孵企业商业验证和业务拓展,以更优的政策支持和更密的生态联动,构建更为成熟、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生态。
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韵介绍说,发展至今,团队人员方面,模速空间逐步组建起26人专业运营团队,35岁以下青年20人,占比为77%,服务于社区百余家创新企业,已获上海市级高质量孵化器、上海五一劳动奖状、人工智能领域首个“上海品牌”等荣誉肯定。党建工作方面,2024年3月,模速空间生态社区党委成立,下设商汤科技党委和两个生态社区党支部,同步建立团委和青年工作委员会,目前党员二百余名,全面服务近千名从业人员,努力谱写“党建强、人才聚、产业兴”的联动篇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