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把AI“倒逼”,变成主动精进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AI医疗给卫生健康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并展现出巨大潜力,这股潜力在DeepSeek上线后开始爆发。很多网友开始让DeepSeek问诊、开方,这一现象也让有些医生“压力山大”。
例如DeepSeek针对网友的中医问诊,能迅速生成包含药材、剂量甚至煎服方法的完整处方。而据一位医学博主自述,之前就有病人在用过DeepSeek后质疑自己的治疗方案,“气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发现指南更新了……”
前有今年上半年即将推出的AI医院,后有DeepSeek这样的民间“医生”,处于夹缝中的医疗从业者产生焦虑在所难免。有专家表示,目前DeepSeek技术上并不能取代传统门诊,毕竟是基于医学专业表述来推测判断的,而患者表述混乱,语言歧义较大,中间的信息差大,诊断未必精确。也有专家提到了伦理、法律方面的因素,毕竟DeepSeek一旦错诊,那么谁来为患者付出的代价负责?
尽管如此,在AI面前,医疗领域从业者需要思维和认知的革新。AI很有“自知之明”,在DeepSeek的回答中,它很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目前无法取代人类医生,同时也证明了AI强大的学习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功能细节的优化,当前无法实现的技术问题,未来很可能会有解决方案。而随着AI相关法律、法规、伦理方面的规则健全,认责方面的限制也会逐渐突破。
与其担忧AI是否会抢医生的“饭碗”,不如正视AI的崛起如何倒逼从业者重新审视自己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限于医疗领域。曾有一位学生问起张雪峰,自己数学不好是否会影响从事会计这个行业,张雪峰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因为会计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规则的合理运用能力,而非计算能力。如果只是计算能力,那么很快就会被AI取代。
而作为医生,对生命的敬畏、临床直觉、跨学科整合能力是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医生除了要给患者提供生理上的最佳治疗,更应具备同理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是AI很难复制与取代的。而AI+医疗正在促进从业者们不断精进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整个医疗服务的效率与体验。
当我把“AI是否会取代医生”这个问题抛给DeepSeek,得到的回答是:“类似工业革命中纺织工被织布机取代,但催生了设计师、工程师等新职业,AI不会消灭医生,但会淘汰那些拒绝变革的从业者。”以DeepSeek等大模型为代表的AI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筛具,筛去那些低端的、共性的、数据化的职业,同样也在筛去刻舟求剑、固步自封的从业者。
比起人类的前三次科技革命,AI引领的这一轮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冲击更大,不但涉及技术,还关乎伦理、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在重塑全职业的新形态。AI的出现,席卷当下各行各业,没有所谓的能屏蔽AI的“世外桃源”,唯有积极拥抱AI,在压力下不断精进。
“倒逼”这个词,可能更具被动性,也凸显了变革中的阵痛,而其真正意义是进化和升级,这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之前的每一次科技革命,人类都在积极地拥抱变革,从人机竞争最终走向人机协同,这一轮也不会例外。就像未来的医疗必然是人机协同的共生关系,AI承担数据驱动的任务,医生专注于价值驱动的决策,而各行各业也都要在“倒逼”中提炼核心竞争力,跑赢这场全人类的技术赛跑。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