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对话大海,上海科技馆三馆青少年成长梯度计划推出
2025-02-2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当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脉冲与北冰洋的冰裂声在科学殿堂共鸣,一场横跨天文、航海与科创教育的探索之旅正式启航。2月25日晚,“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第26期活动在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成功举办,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天文馆重磅推出三馆青少年成长梯度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和“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计划”。

据介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项目以训练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培养想象力、动手能力为核心,旨在帮助青少年拓宽眼界格局,识别特殊才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与社会各界共同营造更为宽松、多元的人才成长环境,为拔尖人才提供“识别、助推”力量,搭建青少年成长的“无界实验室”平台。

2025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室”将推出培育类、赛事类项目共计13项,如“青少年科学诠释者”、“实习研究员”、中国国家公园研学、创客营、机器人设计师、未来馆长说、“科奇空间”家庭科创角等。与6项教师培训项目一起,共同搭建起青少年和科学教师的成长平台,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新路径。

活动还特别推介了“行走的天文馆”与“又见恐龙”两个创新的XR项目。这些项目是上海科技馆科学教育品牌活动的一部分,通过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带来独特的科普体验。“行走的天文馆”是由上海天文馆打造的以天文为主题的沉浸式XR大空间文旅元宇宙项目,利用XR技术,将馆内的展品和藏品进行数字化呈现,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天文探索体验。“又见恐龙”则是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与三湘印象联合出品的XR嘉年华体验项目。它结合了科普知识、情境互动与前沿XR技术,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沉浸式的恐龙探险之旅。这些项目不仅是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也展示了上海科技馆在科普创新方面的不断探索。

现场,天文和航海领域的专家带来精彩演讲。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研究员带来题为《科学无止境 逐光赴星辰》的演讲,分享了他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关于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发现。他深入剖析了黑洞的形成与演化,并探讨了这一发现对天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白响恩带来演讲《航海 最初的梦想》。作为中国首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驾驶员,白响恩教授用生动的故事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航海的魅力与挑战,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勇敢追逐梦想。

“馆长有约”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长江讲席教授杨军,以及沈志强台长、白响恩教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跨界对谈。各位嘉宾围绕天文、航海与科技创新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杨军教授讨论了新兴技术如何在航空与航海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并对未来的电动航空与低空经济进行了展望;沈志强台长分享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动天文学的前沿研究;白响恩教授则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在极地探索中的重要性。这场跨界对谈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不同领域的最新视角,也为未来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场还举行了空间站“首席顾问”和“首席科技官”聘任仪式,为上海科技馆的科普事业发展注入新力量。

据悉,自2023年6月推出以来,“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已成功举办活动25场,邀请包括诺奖、院士、科学家、教育家等在内的嘉宾120余位,联动全市16个区教育局及教育主管部门,链接160余家中小学校并授予“科创联盟校”、60家科技企业,打造“馆-校-研-企-社”全方位协作互通的科创教育生态网。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