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揭晓,靳东等获奖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2月27日晚揭晓并颁奖。靳东等获得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经过36年持续不断地努力,白玉兰奖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极具公信力的奖项。
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传承人李炳淑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李炳淑在学生的搀扶下缓缓走上舞台,虽然演了一辈子戏,也获得过很多荣誉,但她对获得白玉兰奖特殊贡献奖还是很激动。她说,此次获奖是对自己的激励,她会竭尽全力,传承和发展好国粹艺术。
在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的其他各奖项角逐中,刘京、关美利、玛雅·哈克福特、李煊宇、张琳、郑岚、侯宇、袁媛、靳东、潘前卫(按姓氏笔画排序)获主角奖,于震、田玉丽、刘福明、赵悦、赵章伟、贺坪、曹卫宇、盛舒扬(按姓氏笔画排序)获配角奖。此外,许靖昆、阮登越、周亦敏、徐梦雪、楼依婷(按姓氏笔画排序)获新人奖主角奖,叶媛媛、冯军、陈津伟(按姓氏笔画排序)获新人奖配角奖。
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有参评剧目88台,参评演员165位,剧目和演员数量均创白玉兰戏剧奖历史新高。参评主角奖的有68名,参评配角奖的有48名,参评新人主角奖的有24名,参评新人配角奖的有25名,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的演员,也有来自基层剧团和民营剧团的演员。获提名奖演员中,国有院团申报演员34人,民营机构申报演员6人,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21岁。
今晚的颁奖晚会,也体现了白玉兰戏剧奖的与时俱进。这台以“最是春好处·花开白玉兰”为主题的晚会,融合跨界、非遗、AI等多重元素,在“本来”“外来”和“未来”三重维度中,衬托本年度获奖的优秀戏剧表演艺术家。
当艺术与科技邂逅,当人工智能与舞蹈表演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火花?跟随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的脚步,一同《入梦》,观众感受着梦想与超越的故事,探索着那未知而广阔的未来。京剧名家王珮瑜与钢琴演奏家孔祥东,首次合作带来的歌曲《春水误》也是一大看点。这首以“白蛇”故事为灵感创作的歌曲,源自新编京昆戏《春水渡》,将传统戏曲与西方乐器充分交融。主持人曹可凡带来了一位特别来宾——智能机器人小兰,她是白玉兰戏剧奖的第一位主持人助手,能跳舞能唱戏还能主持。
据悉,颁奖晚会后,获奖演员将赴浦东进行深入基层文艺志愿惠民演出,4月中旬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宛平剧院等举办“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剧目展演”,以本年度“主角奖”“新人主角奖”获奖演员的参评剧目为主。每场展演剧目配置30%公益票,赠送给市劳模协会、市志愿者协会和广大戏剧爱好者,邀请残障人士、自闭症儿童等特殊群体观摩剧目。6月中旬,获奖演员代表受邀参与2025“濠江之春——澳门与内地艺术家大联欢”系列活动,走进澳门校园开展戏剧普及推广,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上海著名文化品牌之一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创设于1989年,至2024年已举办32届。截至第32届白玉兰戏剧奖,“白玉兰”累计评审海内外戏剧作品1797台,吸引参评演员4405名,为867人次颁发了奖项,涉及剧种品类90余个,覆盖中国、美、英、俄、日等国家和地区。上海戏剧“源头”“码头”效应日益显著,名人、名团、好戏向上海不断集聚。
== 对话白玉兰奖获奖者 ==
靳东(白玉兰奖主角奖获得者):
话剧《温暖的味道》经历了三年的筹备,受到了关注,作为一部乡村振兴的现实主义题材话剧是非常不易的。我在剧中饰演孙光明。这一角色源自生活,是乡村振兴大潮中“下乡支书”群体写照。他们在这条道路上,经历了无数辛酸与挑战,却始终坚守信念,默默奉献。
从事艺术创作30多年,我认为艺术作品要具备人民性、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目前话剧《温暖的味道》主创团队正在打磨、提升,使整个剧目更加丰满,人物角色更加具有戏剧性、时代性。感谢白玉兰戏剧奖,以及广大媒体、观众对孙光明这一角色的喜欢和对话剧《温暖的味道》的认可。希望春风带着土地的芬芳和苹果的味道飘入更多剧场。
潘前卫(白玉兰奖主角奖获得者):
此次参评的剧目是滑稽戏《蒸蒸日上》,在戏里我一人分饰三角,在塑造三个角色的过程中,先寻求三代人身上的共同点,那就是善良、正直、诚信、执着,再寻求三代人的不同点,即包阿兴的“憨”、包天成的“正”、包小龙的“耿”,扬长避短,从人物性格出发,努力把握好人物关系,寻找好喜剧结构和戏剧冲突的契合点,并充分运用独脚戏的“说、学、做、唱”四门基本功,将曲艺、戏曲的元素充分融入戏剧中,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段。
我从事滑稽艺术已有27年,经历了它的起起伏伏、高潮低谷,但我始终坚信“择一事,终一生”,这也是工匠精神之精髓。我们要对优秀地方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文化自信,自觉坚守舞台、扎根人民、心怀希望、脚踏实地,不问结果,一路向前,把更多欢乐带给观众,这是我的理想和使命。
于震(白玉兰奖配角奖获得者):
非常荣幸凭借北京人艺话剧《日出》中的“潘月亭”一角,获得第33届白玉兰配角奖。作为曹禺先生家喻户晓的名作,《日出》自诞生至今近90年的时间里,不断被搬上舞台。此版是冯远征导演带领我们中青年演员以全新视角诠释经典,用现代舞美投射人物内心,通过当代叙事引发观众共鸣。
潘月亭作为欲望洪流中的沉浮者,其市侩虚伪与时代困境的撕裂感,导演、剧组同事共同给我指出了学习钻研的方向,突破传统框架,展现出人物的悲凉底色,完成了一个全新的潘月亭。25年舞台生涯让我深刻体悟北京人艺“戏比天大”的精神内核。北京人艺的培养与熏陶,让我对戏剧艺术永葆敬畏之心,让我始终保有扎根舞台的定力。
此次是我首次与白玉兰戏剧奖结缘。作为中国戏剧界极具公信力的奖项,“白玉兰”始终以专业视角关注舞台艺术的多元表达,它既是对演员的褒奖,更是对戏剧生态的守护。记得申报时,我曾与导演反复推敲“配角”的界定——潘月亭虽是《日出》群像中的一环,但其承载的戏剧张力与人性厚度,恰恰印证了“角色无大小”的真谛。
许靖昆(白玉兰奖新人主角奖获得者、上海芭蕾舞团青年演员):
此次我参评的角色是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大春”一角。我是2019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正式加入上海芭蕾舞团。《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扛鼎之作,首演至今已有60余年,其中不仅凝结着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艺术家们推动芭蕾艺术民族化的智慧和心血,更成为我们每一位上芭年轻的主要演员艺术生涯中的炼金石。
在前辈们的帮助下,通过反复观看历年《白毛女》演出视频资料,我与舞伴在排练厅一遍遍地反复练习,逐渐拿捏人物情绪,最终不负所望成功塑造了“王大春”这一经典的舞台形象。这是我第一次申报白玉兰戏剧奖,作为青年演员,感谢白玉兰戏剧奖组委会,对我所演绎的“大春”这一角色的认可。
叶媛媛(白玉兰奖新人配角奖获得者、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青年演员):
我此次参评的剧目是《张协状元》中的“贫女”和“胜花”。这是我从艺以来,第一次在同一出戏中分别饰演两个角色,这两个角色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成长经历,也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胜花跳脱、贫女内敛,这种差异性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
瓯剧《张协状元》是仿古手法而具有新时代创意的作品,创作的过程有挑战性的同时也非常有趣,我在这过程中学习受益良多,也为能出演这么精彩的剧本而开心。这次能获得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新人配角奖,我觉得非常荣幸,白玉兰戏剧奖一直是戏剧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感恩单位领导老师的支持,感谢各位评委对稀有剧种的关注和鼓励,感激剧组所有台前幕后演职人员,让我有机会站在“白玉兰”的舞台上交出一份属于我的艺术答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