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施行!上海公交地铁禁止电子烟,实现全面禁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从3月1日起,新版《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以下简称《乘客守则》)开始施行,新版《乘客守则》中,增加了禁止吸电子烟的规定,明确禁烟范围除了卷烟等传统烟草制品,应涵盖电子烟!
2025年是《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15周年。以人民为中心,公众健康为先,2009年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条例》,并于2010年3月1日生效实施,该《条例》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大陆地区首部省级人大颁布的控烟地方性法规。与时俱进,接轨国际,《条例》先后两次修订:2016年11月11日《条例》第一次修订,实现室内全面禁烟,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上海市人民政府“世界无烟日奖”;2022年10月28日《条例》第二次修订,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
自控烟立法以来,全市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从37.5%下降至13%,成人吸烟率下降7.7个百分点至19.2%,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98.3%的上海市民表示支持全面禁烟政策。2024年,《柳叶刀—公共卫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联合研究《上海全面无烟立法对吸烟行为和宏观经济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实施严格的公共场所无烟立法不仅能显著改善公共健康和空气质量,还有效减少吸烟行为和降低了吸烟率,同时产生正向经济收益,实现医疗费用节约和劳动生产力提升。
在《条例》实施15周年之际,新版《乘客守则》中增加了禁止吸电子烟的规定,明确禁烟范围除了卷烟等传统烟草制品,应涵盖电子烟!这与《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保持一致,进一步推动了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的跨部门合作,体现了控烟社会共治原则。
此外,2021年12月,《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乘坐规则》修订实施,同样将电子烟纳入禁烟范围。2022年1月,《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生效实施,规定在滨水公共空间内吸烟的,应当在指定的吸烟点进行。《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及相关法律规章与时俱进修订完善,进一步体现了全社会控烟合力和部门协同,健康融入万策,打造无烟环境,共同推进健康城市、人民城市建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打着“有助戒烟”“较传统烟草危害显著降低”等标签的电子烟迅速走红,吸引不少年轻人购买。据介绍,有些电子烟设计精巧别致、烟雾量有多种选择,还有16000余种口味可选,这种好看、好玩、好闻的电子烟会引发青少年极大的好奇心。
然而,电子烟并非良善。专家提醒,电子烟是加热含有丙二醇、丙三醇、尼古丁的溶液蒸发为气雾、供使用者吸入的电子器具。电子烟所产生的二手烟通常含有乙二醇、醛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环芳香烃等有害健康物质。与传统烟草一样,长期使用电子烟会增加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电子烟中的尼古丁同样具有高度成瘾性。更可怕的是,电子烟产生的气溶胶颗粒比传统烟草更小,更容易渗入肺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