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连续多年追踪,形成系列建议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热播剧有好几季,热门提案也有“连续剧”。身为上海科技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关注是持续不绝的。
也因此,继去年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建言献策,提出“人人都可以成为拔尖人才”后,今年他又将亮出新的观点。
正视听 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开展校长科学教育培训、走委员通道讲科学教育、带孩子们一起录制实验节目……2024年,倪闽景的履职成绩堪称优秀。
“我希望将拔尖创新人才和科技教育的话题写成系列提案。”最近,倪闽景有些忙,他在润色自己将要提交到全国两会的建议。
从去年开始,倪闽景就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开展了深入调研。他发现,教育系统重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极少量做一点集中培养试验是对的,但是许多高校参照“邱班”“钱班”方式,开始在高中甚至初中招收所谓的超前拔尖学生,集中举办少年班。甚至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也效仿集中举办所谓的拔尖创新班,这种情况就十分令人担忧。
“一方面这种培养方法,从1985年12所高校招收少年班开始,已经证明无法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如果这种情况进一步扩大,对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会造成较大冲击,将进一步引起学校和广大家长的焦虑,对人才培养将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必须要及时阻止这种情况的扩大化。”也因此他会提出“人人都可以成为拔尖人才”。
他认为,即便是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少量开班,也不能走竞赛的老路,这样培养的初衷会变味,而是要强调动手实践。“今年,我的观点是能减少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开展项目化学习,否则学生们做题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余力创新。”
在倪闽景看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大家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认识和培养方法需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误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天选之人,只要有适当的方法把这些天才筛选出来,然后进行培养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反复证明,只要智力正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小的时候智商超群、成绩出众,长大后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并不多;二是误认为把超常儿童归拢到一起,做超前拔尖学习和训练就能够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实际上多年来几乎所有集中培养的少年班、创新班、英才班全都没有成功,其主要原因是集中培养反而减少了人才成长需要的多样化环境。学习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大脑,不一样的大脑才是未来创新的基础。培育学生们的创新素养,不是要让学生去掌握十分深奥的创新技能,更不是去搞奥赛。”
一直以来,倪闽景的思维都比较活跃,也因此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比如要站在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角度,为科学精神的旺盛生命力提供土壤。又比如要加强校内外科学教育的协同,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人的兴趣差别实际上主要是在非正式教育中形成的。我建议要规定中小学生,每周都要走出校园到社会大课堂中去调研实践;放开社会力量开展各种科技类实践活动和比赛。”
“打破科学家神话,让科学回归理性。科学发展需要质疑、敬畏而非迷信。如果迷信科学、神化科学家,这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十分有害。对科学家的神化,会让许多人认为科学家都是天才,从而打消许多孩子们的科学家之梦。”倪闽景说。
抓痛点 为民生问题给出接地气的金点子
除了积极为本职领域的问题建言献策,倪闽景也关注一些民生话题,就拿去年被采纳的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APP自动续费管理的提案》来说,这既是他自己和身边人的共同经历,也是社会大众的痛点。
倪闽景介绍说,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听歌、追剧、打车、订票,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搞定,但是一些优质内容只为会员提供,很多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开通会员,因此不少消费者都是某款APP的付费会员。但是也有很多消费者稀里糊涂地就被开通了会员,稀里糊涂被自动续费,APP默认自动续费与取消难这个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开始重视,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经常有人和我吐槽,自己不知道啥时候装的APP被莫名其妙扣费。有的甚至换了手机,卸载了APP都不知道,还在被继续扣冤枉钱。”倪闽景告诉记者,现在老人手机普及率较高,尽管在首次付费时,正规的APP会有提示,但这些告知都很长,一般人不会看。
为此,他尝试和企业沟通,了解相应的收费规则。也给出了接地气的建议,“为避免‘强制自动续费’,要严格落实自动续订、自动续费前5日提醒要求,如果不提醒,则视作不续订、不续费。卸载软件同时视作不续订、不续费。每次扣费都应该把扣款费用和使用情况通知消费者。严格按照续费时限,不得提前续费。”
全国两会召开进入倒计时,倪闽景想要带到两会上的金点子有点多,有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有关于科学副校长的,有关于博物馆方面的,有关于低空飞行的,有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我希望将这些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让更多的人听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